2019年荣获宝武集团“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攻关工作室”称号,2020年荣获湖北省“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
邓开明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创于新”的工匠初心,紧紧围绕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水平过硬、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队伍。2022年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个,岗位创新成果直接为公司创效近700万元。
扎根现场“干起来”
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生产现场,着力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急、难、险、重问题,已累计完成38个攻关项目。
2022年,工作室成员赵德涛负责炼铁热风炉供风稳定性提升攻关,使入炉风压波动值下降了75%,换炉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减少对换炉周期的影响。
成员余军针对宽厚板测厚仪故障率上升、精度下降的问题,开展测厚仪精度提升攻关,全年共减少生产误时24个小时。
2023年3月,在亚临界发电二期项目调试阶段,邓开明组织成立二期发电仪控系统攻关小组,共提出整改意见99项,优化控制逻辑41条,实现自动控制率100%。
岗位创新“亮起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工作室成员在创新的道路上百舸争流,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2022年共获得鄂钢岗位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
工作室负责人邓开明设计出一种电力操作电源安装柜,彻底解决了UPS(不间断电源)更换电池时因接错线路,造成电池短路,引发设备、人身安全事故的隐患。该成果获得了中国宝武优秀岗位创新成果三等奖。
青年仪表技师江波在工作中发现数字式称重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计量数据波动频繁的问题,对生产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他第一时间找来说明书,认真钻研工作原理,并通过连续几天“蹲点”设备运行状态,把原立柱式承力结构改成钢球式,使其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该成果获得了全国冶金行业岗位创新三等奖。
多维培训“练起来”
工作室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刘国平、陆云重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现场工作经验不足,邓开明、余军主动与他们结对子,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和总结提炼的“绝活妙招”倾囊相授,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均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
师带徒,传授“绝活妙招”
依托工作室电仪实训平台资源,共组织开展了高、低压供配电、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各类技能培训442课时,累计培训学员320人次。(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