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走进“钢铁世家”——四代人接棒见证城市变迁

2023-07-24 16:00:00

  60多年前,钢水奔涌,古武昌鄂州进入“钢城”时代;一年前,大飞机在花机场起飞,新鄂州“港城”迈进。

   

  55岁的雷志文是钢运营改善员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的父亲退伍到刚建成的钢工作。1974年,5岁的雷志文和妹妹、母亲从老家赤壁乡下随迁到鄂城县鄂州市)。上世纪80年代末,雷志文大学毕业到钢工作并在钢结婚,岳父裴英明是钢工人,岳父的父亲是钢创业元老。去年,他的儿子雷明进入钢工作,成为“四代”。

  “钢城”如何蝶变?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这个四代人接棒的“钢铁之家”,倾听他们诉说其中细节的变化。

  住房改善见证城市长大

  “城区发展到哪里,我们家就跟到哪里”

  由农村进城,住房是雷志文最深的记忆。雷志文说,当年,他父亲是产品化验室的技术员。全家四口初来鄂城时,蜗居在一个老旧化验室改造的筒子楼里。“记得是两层楼的单身宿舍,我们家住在一间10多个平方米的屋子,里面还留着做化验用的水泥台子。”

  随着钢的发展,雷志文家的住房几年一变。1976年,雷志文进入小学,家“化验室”搬进了一个两房套间;到了1982年前后,雷志文上了初中,他们又搬进了位于城区江路旁的钢生活小区里,住上了两室一厅的套房;而等到1987年,他进大学时,家又换成了三室一厅的大房。

  “每换一次房子,我和妹妹就高兴地满屋跑。”尽管父母离世多年,那一代钢创业者留给雷志文的仍是自豪与幸福,“到武汉上大学,父亲还特意领了新工作服,我穿着它走进了武汉工学院的大门。”

  大学毕业,雷志文回到钢,与同为钢工人的裴岚结婚生子,雷志文一家成了典型的“钢铁之家”。随着鄂州城区的南扩东拓,雷志文的家离西山越来越远。

  “城区发展到哪里,我们家就跟到了哪里。”雷志文笑道,踏入新千年之初,鄂州城区向南扩展,他的家变成了170多平方米的复式楼;2016年,花机场项目落地,鄂州东部城区成了建设热土,他再次置业,将家搬进了东洋澜湖湿地公园里的花园式小区。

  雷志文的岳父、82岁的钢退休老职工裴英明精神矍铄,对房子的记忆,同样深刻。1958年,钢在鄂州西山脚下开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18家地方钢铁骨干企业之一。那年,16岁的裴英明随父亲由山西平遥迁到鄂城。

  刚到鄂城,裴英明被安顿到一间茅屋。茅屋住了一年后,职工们陆续搬到了西山脚下新建的红砖平房,“6人一间,我很高兴,住了好多年。”老人家回忆道,父亲调到武汉工作后,他留在了钢,从电工干起,当过车工、工,最后在厂工会退休。现在,裴英明仍生活在西山脚下,和外孙雷明住在一起,当然早就不是六人一间的平房,而是标准的职工套房。

  从“冶金走廊”到文明城市

  “今昔相比,真是两个世界”

  6月26日,裴英明在女儿、女婿、外孙的陪伴下,从钢2号门进厂区细看钢变化。

   

  “您看!生产现场场景及所有数据,都可以在这些屏幕中实时反映出来。”在业集控中心,外孙雷明向裴英明介绍着如今的钢智慧化管理新模式。来到花溪湿地公园,昔日拥挤不堪的厂房早已不见,水清岸绿的自然之景,一片绿意盎然。

  在鄂州生活了65年,裴英明熟悉这里的角角落落。西山脚下新建的西山公园广场,是裴英明常去的休闲之地。这里曾经是鄂州八一钢铁厂的所在地,“当年,从西山风景区的山顶上往下看,确实煞风景,东边是八一钢铁厂的高炉,南边是钢的烟囱。”他说。

  “我妹妹每次下班回家,定要洗澡换衣服,因为她所在的车间专门生产炼钢用的石灰石,上班回来身上全是灰。”雷志文记忆犹新。

  2010年后,鄂州痛定思痛,一场“蓝天保护战”围绕着西山打响。

  东边,山脚下的原八一钢厂搬迁,2015年2月,一个投资亿元的西山公园广场在此建成并开园迎客;南边,随着钢“英雄”544高炉的光荣退役,钢启动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钢厂”。经过4年多的建设,几十亿元的投入让鄂钢厂区变成了3A景区;北边,曾经小石灰、小冶金、小窑炉等散乱污企业聚集之地变成了口公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今昔相比,真是两个世界。”裴英明感慨,没想到昔日“老大黑粗”的钢厂区,变成了鸟语花香的花园之地。更想不到的是,鄂州2020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光城市景象已然不再。现在城区变靓了,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卫生习惯。

  环境影响人。有件事,裴英明仍记得很清楚。当年,在鄂钢工会工作时,他曾多次带队到上海等大城市参观,“每次都提醒大家,到了大城市一定不要像在家里随地吐痰,那是要被罚款的。结果呢?还是有人自觉不自觉吐了,也被罚了款。现在,随地吐痰的,是不是很难见到了?”

  借“机”起飞“钢城”

  “密切关注鄂州的二次创业”

  “鄂州的变化更大,钢1号门前的这条公路我走得最多,它也是见证者。”裴英明说,1958年,他从平遥舟车劳顿到达鄂城,走的就是这条公路。那时,虽是一条砂土路,但却是通往武汉的唯一条公路。

  时光飞逝,连接鄂州武汉的道路已由一条砂土路变成了路网,高速、高铁、轨道、公交全面对接,武鄂间实现了同城化。

  “武汉、鄂州还在建航空客货双枢纽,花机场是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货运机场。”裴英明说,“鄂州第一次创业,我参加了。第二次创业,我当然很关心,只是年纪大了,走不远,就天天看新闻关注鄂州的发展。”

  鄂州,因建市。裴英明说的鄂州第一次创业,便是他参与创业的钢。如今,向“港城”转型,在这位老钢铁人的眼里,是鄂州的第二次创业。

  在这个家族里,赶上鄂州第二次创业的便是他的外孙雷明。小伙子今年25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自动化毕业后,到钢宽厚板热处理车间上班。“鄂州民用机场航空维修与改装项目建设已开工,这些发展机遇也与钢的发展息息相关,希望钢在‘港城’里更好发展‘钢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明说。

 

 

来源:今日鄂钢

编辑:温晓霞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