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振国
12月6日上午,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炼铁事业部原料作业区TK202皮带作业现场,矿槽区域组长、党员石东胜正在查看改造后的沿带使用情况。当他看到沿带无任何破损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今年初以来,随着该部高炉产量的增加,给该作业区供料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由于该作业区所属各条运料皮带运转时间和运载料量大幅度增加,皮带溜槽下方起到防止物料和粉尘外溢作用的沿带磨损加快。一条新的沿带使用3—4天就会发生磨损,频繁更换沿带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造成检修费用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该部党支部组织原料系统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团队,开展靶向攻关。
石东胜带领党员团队成员深入现场进行细致调研,结合设备结构及故障现象分析问题原因。他们一致认为,溜槽内部物料急速落下时对沿带表面产生冲击与摩擦是造成沿带损坏的要因。他们查阅大量技术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商讨并制订改善方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沿带与物料接触,让物料对沿带的冲击与摩擦自行解除。”在攻关工作推进会上,石东胜一语中的。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攻关团队深入其他单位对标、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然而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直到11月20日早晨,石东胜来到原料作业区会议室参加攻关工作推进会。当他与同事并肩通过会议室门口时碰巧互相挤了一下,两人的头部险些与门框相撞。他突然想到:把原来紧贴溜槽裙板直立安装的沿带“侧过身来、平放安装”,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会议上,石东胜立刻提出这一改善方案。说干就干,团队成员汇集众智、群策群力,经过现场勘察测量,绘制图纸,对沿带实施改造。“我们在溜槽裙板外部采取满焊方式焊上一条角钢作为承载沿带的根基,并在沿带上面焊接螺母,作为顶丝固定。采用这一办法不仅有效避免了物料对沿带的剧烈冲击和摩擦,而且使沿带更好起到防止物料飞溅和烟尘外溢的作用。”石东胜介绍。
改造完成后,使沿带的更换周期由原来的3—4天延长至6个月,减轻检修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了停机检修时间,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有力保障。目前,该项目改造在该作业区其他5条沿带上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冶金报》(2023年12月19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