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工艺优化、写同事的工作瞬间、写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写培训时的突然感悟……”采访中方大集团达州钢铁(以下简称“达州钢铁”)轧钢厂高线车间的黄师傅讲述了他对工厂新闻报道的理解。
黄师傅是达州钢铁轧钢厂的一名通讯员,负责车间的新闻报道,这项工作不是黄师傅的主要工作,通讯员只是他的兼职。
是什么缘由让一名普通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热心关注相邻岗位的生产动态、上下工序的生产变化、分厂及公司的政策……,这让笔者有了更想探究其中缘由的好奇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达州钢铁找寻一二。
耳濡目染
12月10日,来到达州钢铁北大门,大门外屹立着一座高大的浮雕“创业颂”,其原型由全国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先生所创作。
“这座浮雕展现了我们达钢人奋勇争先的精神,是几代达钢人的拼搏记忆。”员工覃建说,每天上下班路过见到,总能给人力量。
说来也是,达州钢铁是达州市的大型民营企业,算得上是达城记忆的重要符号。
“60多年来,从达县红旗钢铁厂到达县钢铁厂,到达县地区钢铁厂……再到如今的达州钢铁,几次更名,见证了企业发展的轨迹,也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烧结车间员工李前中讲述。
在达州钢铁炼钢厂通讯员刘植松的带领下,来到了连铸车间会议室,时值下午4点多,车间会议室正在开班组下班会。“今天白班安全在控,生产稳定,钢坯指标有所提升,各位下班后回家休息好,争取明天干出更好的指标。”当班班长讲到。
达州钢铁生产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在班组,要班班清、班班结。”创造好的生产条件,生产一线的条理清晰是重要基础。
“我参工到达州钢铁已经两个多月了,在师傅的帮助下,我了解了轧钢厂各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学会了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处理方法,收获颇多。”员工李源说。
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班班清、班班结;官教兵、兵教官;我做你看,你做我看……已成为达州钢铁企业文化衍生的成果。
文化的浸润 凝聚发展力量
“企业的发展需要生机与活力,将文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文化浸润,凝聚员工力量,才能使企业发展的路子迈得更稳。”达州钢铁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达州钢铁以“党建为魂”企业文化为引领,坚持“枪杆子”“笔杆子”两手抓,发挥“每个人都是宣传员,每个单位都是宣传队”的大兵团作战优势,全面讲好“方大故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就拿黄师傅兼职通讯员这事来说,达州钢铁建立了通讯员队伍,这些通讯员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兼职通讯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或是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达州钢铁党群工作部宣传科科长张柳介绍,通讯员遍及企业不同岗位,如皮带运输、铁水冶炼、产品打包、产品销售等,“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以第一视角将信息整理成章,投送至公司融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发展合力。”
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能够更好促进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向心力,使企业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建立激励机制
黄师傅时刻关注相邻岗位的生产动态、上下工序的生产变化、分厂或公司政策变化的习惯,来源于达州钢铁对企业通讯员的激励。
“在公司融媒体平台上稿,不仅公司有稿费奖励,二级单位、车间也有相应奖励。”轧钢厂党总支书记蒋峻松说,兼职通讯员这项工作辛苦,锻炼人,更能成就人。
达州钢铁制定了《达州钢铁党群制度汇编》,囊括了党建工作管理制度、宣传工作管理规定、工会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机制。
“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建立管理、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学、共建、共促的文化氛围。”达州钢铁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曹立介绍,公司现有兼职通讯员近200人,企业经常开展各类培训,定期邀请媒体记者进行新闻宣传综合培训,每次培训参与人次均超过计划数量。
“我喜欢写文章,公司也有这样的平台,让爱好得到价值体现,每次看到自己文章在企业微信发布,或是在外部媒体刊登,我既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黄师傅说道。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60多年来,达州钢铁在发展的道路上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这正是企业文化实力的彰显。达州钢铁将继续发挥企业文化引领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凝聚队伍力量的作用,提振干事创业士气,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动国家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