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哥,给我找个阀门?!”“好的!”说着,组长侯卫斌就在自己的工具箱里一阵翻腾,还真找出一个旧阀门。 “又省下一个备件!”侯卫斌乐呵呵地把自己闲时修好的旧阀门递到职工盛建军手里说:“小盛,赶紧去安装吧。”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职工侯卫斌有一个炫酷的“宝盒”。这个盒子里装着他从许多旧设备上拆除、拼装的零件,经过清洗、打磨、修理如今都成了可以重新上岗的宝贝。
今年以来,张宣科技物流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大设备自主维修和修旧利废力度,引导全员深挖内潜,营造“人人关心成本、人人控制成本”的良好氛围。
针对修旧利废,该公司鼓励职工共想降耗良策,不断在修旧中挖金,从利废中掘银,最大限度实现废旧物资利用。有着多年检修经验和勤俭节约素养的侯卫斌,就成了挖金掘银的行家里手。
“这个螺丝还有用,先拿回去。”“这个截门和那个废截门还可以再修一下,两个攒一个就行!”每次检修完毕,侯卫斌总会捡回一些废旧物件。生锈的螺栓、拆除下来的管道、废旧的钢丝绳、各种各样的“铁疙瘩”在他眼里都是宝贝,每每都要捡回来放在库房一角。侯卫斌腾出时间就拆开这个、修修那个,再拼装一下,组合起来,好多本来废弃的零件经就成了有利用价值的配件了。
“别小看这些破烂儿,再利用起来就能节约一大笔费用呢!”侯卫斌打开库房门,指着墙角的一堆物件说。仔细一看,这些“废品”杂而不乱,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有废旧的螺栓,有带着管件的废铁管,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钢筋棍,等待再开发、再利用。
“能用不领新,能修不舍旧”是侯卫斌从事检修工作多年养成的习惯。日久天长,他淘来的“废品”越来越多,经过修理和打磨,可利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就把修好的、能继续使用的备件放到库房铁箱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宝箱”。
“侯哥,咱们机车上坏了一个阀门,这个备件属于专用的,不知道能不能及时更换!”
“能!这还是我去年留下来的呢!”“安装这个需要几条螺栓,咱领点吧!”“不用!我找下旧的就行!”不一会儿工夫,他就捧着一堆螺栓过来了。
职工们惊喜地发现,他这个箱子的宝贝可真多啊。
每每这个时候,侯卫斌总是嘿嘿一笑:“平时多留点心把这些废旧东西攒起来,没准哪天就能用上!”
如今,在侯卫斌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职工都愿意跟着他搞修旧,侯哥的“宝盒”成为基层作业区最“炫酷”的存在。(任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