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况国栋 庞斯元
近日,随着不锈钢板坯进入加热炉被轧成既定规格的产品,柳钢中金公司热轧厂为期3个多月的检修宣告结束。3个多月的时间,完成738项检修任务,参与职工近280名,范围覆盖热轧、退洗、公辅全工序,包含加热炉煤改气管道拆除、检修平台及点检通道加装、轧机衬板更换等多项重点工作。全厂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提升的背后有多少生动的故事等待揭晓?近日,笔者走进柳钢中金公司热轧厂,切身感受这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蜕变。
统筹现场高效管理 让“面子”更靓
进入厂房,笔者率先看到该热轧厂检修区域重新硬化的地面标记了明亮的黄线,一排排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货物,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再向厂房里深入,产线上,设备集体换了“青衣”,安全通道两侧的标识牌、定置图记录着周遭环境的点滴改变。
“这次检修停机,我们决心要做一次彻头彻尾的整治,尽可能地对标广西钢铁集团,实现高效化、集群化管理。”该厂的热轧工艺技术员吴家学介绍说,该热轧线建于2017年6月份,因现场环境高温、潮湿,轧机牌坊、辊道边板、卷取机等设备表面掉漆严重,特别是与高温氧化铁皮接触后,更易粘连、腐蚀。此外,该厂此前还存在地面硬化不全、粉尘飞扬的问题,设备表面状况不佳,对其寿命影响也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中金公司热轧厂组织职工、外委施工人员开展重点设备防腐和地面硬化工程,通过除锈、刷漆、清洁等步骤顺利改善设备运行环境。此外,该厂在原本不便利的检修点位,加装了新的检修平台和点检通道,内部区域的功能性进一步完善,“面子”工程初见实效。
聚焦设备精度恢复 让“里子”更实
“这次作业对我们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中金公司热轧厂轧辊班长刘玉豹回忆道,因前期旧螺丝腐蚀严重,轧线牌坊内氧化铁皮多,需要用电焊、切割等方式拆除原有衬板后,才能更换新衬板。此外,该厂施工位置紧凑,衬板本体沉重,安装点高于人正常使用的施力高度,职工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都比较大。
“当时,我们先安排大家处理堆积氧化铁皮,再找人切割,一同更换衬板。”该厂的项目负责人介绍,经过多轮调整和讨论,他们最终制订出作业方案,整个施工过程耗时104个小时,参与人次多达78人次。
目前,该厂轧机牌坊衬板操作侧、传动侧磨损及腐蚀严重等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两侧衬板厚度恢复一致,轴承座运转轴心有效对中,设备精度也由原先的3毫米误差降至1毫米。此外,此次检修也完成了牌坊开档尺寸恢复、精轧机阶梯垫更换、电缆槽布线隐患消除和卷取机主要备件测绘加工等项目,整条产线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中国冶金报》(2024年03月0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