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建 通讯员 赵居新
一支由42名成员组成的“搬迁突击队”在21天时间里,以轮流参加义务劳动的方式装卸102车970余支轧辊,转运总重达11000余吨,节省费用支出8万元……5月底以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小型轧钢车间的职工们,战高温、挑重担,安全高效地打赢了这场高温下的“搬迁战”,以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人人讲安全、全员拼效益”的凯歌。
该型钢厂小型轧钢车间轧辊跨毗邻当地钢城区人民医院,产线自建成以来专门用于存放和装配轧辊,目前累计存有各种型号的轧辊近1000支,塞满了整个车间。上述医院扩建,经企地协商该处处于拆迁范围,按照要求需尽快组织搬迁。
接到指令后,小型轧钢车间在当前生产经营任务繁重、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自行承担搬迁任务,并迅速成立了由车间主任挂帅、工艺组主责的搬迁小组。他们制订搬运方案,开展风险辨识工作。该厂党支部动员在岗的42名成员成立“搬迁突击队”,以轮值参加劳动的方式开展搬运工作。
5月27日,搬迁工作全面展开。两个场地距离较远,需要借助2辆半挂汽车往复倒运,队员们为提高运输效率,分成3个班次,每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半几乎不休息全时运转。为做到现场生产和轧辊搬迁两不误,参加搬迁工作的成员大都是选择在休班时间参加倒运。王守国是现场搬运的总协调人,他按照类别统筹好轧辊的搬迁顺序,对每支轧辊做好出入登记,并开具出门证。工艺组技术员蒋玉营、陈健白天盯在现场转移轧辊,晚上加班处理手头的工作。20多天下来,他们没有休过一个班,保证了搬运任务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搬运期间正值芒种前后,当地高温少雨、骄阳似火,露天作业现场一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厂房内更是闷热难耐。在此状况下,该车间全力做好西瓜、冷饮等防暑物品供应,作业人员轮番作业,保证了搬运工作的不间断、高效率推进。
6月15日16时,经过20多天连续奋战,随着最后一支轧辊被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这场“搬迁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轧辊耸立在新的装配现场,队员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中国冶金报》(2024年06月2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