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九钢炼铁厂的生产车间里,文雨豪每天戴着安全帽认真巡检设备。这位退役军人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虽然在设备检维修一线有四个年头,但是文雨豪身上总有股“不服输”的劲。炼铁厂新区烧结热风风机改造,高温作业环境像个密不透风的“烤炉”,热浪裹着粉尘扑面而来。“里面温度太高,等降温了再弄吧!”同事扯着嗓子劝他。文雨豪抹了把脸上的汗,工装后背早已结出白花花的盐渍。“生产线等不起,咱们军人哪有怕热的?”他蹲在滚烫的设备旁,指尖被烫得发红也没停,反复校准叶片角度、调整风压参数。最终,改造后的设备使点火炉温度提升了30℃左右,烧结矿质量显著改善——这是他用军人的“硬作风”啃下的硬骨头。
“军装脱了,本色不能丢。”他第一时间加入该公司民兵队伍,2024、2025年两次武装部集训中,创新“四会”教练法,把部队经验转化为训练实效,成了战友们眼中的“武教头”。2024年7月的抢险救灾中,他更是冲锋在前。50斤重的沙袋扛在肩上,他迈着的稳健步子,一趟接一趟往堤坝上送。雨水混着泥浆糊了满脸,他抹把脸继续跑,嗓子喊得发哑,却始终在队伍最前头,直到深夜12点险情解除,他才瘫坐在泥地里,怀里还抱着个备用沙袋——那是部队教的习惯:永远留一手准备。泥水顺着裤脚往下淌,他望着稳住的堤坝笑了:“咱当兵的,啥时候都得冲在最前面。”
在车间,年轻员工们总爱围着他问“部队的故事”,他从不讲自己的功勋,只说:“军装脱了,可肩上的责任没卸。”四年里,他牵头完成了8项设备改造,为企业稳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训练场的正步铿锵,到车间里的扳手叮当,从抢险线的泥水满身,到集训场的口令洪亮,文雨豪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军人本色,从不在军功章的光芒里,而在每一个奋斗的当下。这奋斗的姿态,就是他胸前最亮的勋章。(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