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滢
最近,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迎来极端暴雨天气,多地出现汛情。作为我国重要的钢铁产能集中区域和钢材流通集散地,以北京、天津及河北石家庄、唐山、邯郸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覆盖了全国43%的钢铁产量、47%的焦炭产量。在暴雨袭击下,京津冀地区钢材市场有何变化?
一是原燃料运输受阻,区域钢企生产受到制约。据京津冀地区相关废钢企业负责人表示,暴雨造成严重内涝,货场积水严重,导致废钢加工、运输困难。钢企特别是短流程钢企废钢供应放缓,区域电炉钢企生产受限。
据相关钢企负责人反馈,受暴雨影响,唐山、邯郸等地废钢日均到货量减少1/5到1/3。同时,唐山地区港口疏港节奏也出现一定放缓。原燃料运输受限、到货时间延后,使得钢企更多以消耗原有库存为主,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区域市场供给收缩。
二是下游工地施工受阻,区域市场需求明显回落。据京津冀地区相关钢贸商介绍,此次暴雨造成的积水导致钢材吊装和发货时间均延后,区域钢材流通活跃度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暴雨天气导致京津冀地区多地工程施工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工地停工。当前,下游终端大都以按需采购为主,甚至有停止采购的情况出现。可见,极端暴雨天气对京津冀地区下游需求冲击明显。随着积水逐渐排出,居民生产生活恢复正常,下游需求有望缓慢修复,但何时恢复到暴雨前的水平尚不确定。
三是灾后重建强化市场需求预期。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京津冀地区钢贸商虽然普遍反映此次暴雨对出货造成较大影响,但他们同时也看好灾后重建带来的钢材需求。笔者认为,这种预期有助于修复市场悲观情绪、提振市场信心,进而利好京津冀地区钢材市场平稳运行。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在暴雨袭击下,短期内京津冀地区钢材市场整体将呈现“供需两弱”格局,区域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市场交易逻辑将由预期面转入现实面,钢贸商在出货与挺价之间徘徊,区域市场观望情绪加重,钢材价格缺乏有效拉升动能,更多将以震荡调整为主。
一方面,当前宏观政策利好不断,无论是对房地产“松绑”还是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宏观政策“组合拳”正在落地。这有助于修复市场信心,利好钢材市场。
另一方面,截至8月6日,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石家庄、唐山、邯郸、承德、宣化)建筑钢材周库存量达到105.22万吨,与前一周相比增加8.58万吨,增幅为8.88%;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38万吨。其中,北京地区钢材市场建筑钢材周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减少7.05万吨。
当前,京津冀地区钢材库存虽然处于上涨通道,但总体来看仍处于相对低位。笔者预计,钢材价格不会因暴雨带来的“供需双弱”格局而大幅下挫,上涨动能仍在。后期,随着暴雨天气结束,京津冀地区需求较差的阶段将逐渐过去,钢材价格连续回调的空间并不大,也不具备持续性单边下行的条件。
从中长期来看,暴雨过后,灾后重建带来的需求有望拉动旺季需求增加,钢材市场存在阶段性反弹的机会。同时,近期焦炭价格连续调涨,钢材成本平台进一步上移,将对钢材价格回调形成有效封堵。叠加粗钢产量平控政策近期再度被市场炒热,京津冀地区作为钢铁产能集中区域,一旦实施平控政策,区域市场供给将进一步收缩。笔者据此预计,供给收缩叠加需求季节性修复,后期京津冀地区钢材市场有望逐渐从强预期转向强现实,钢材价格在短暂回落后有趋势性上涨的可能。
笔者建议,市场参与者要重点关注控产政策落地情况、下游需求强度、期现货市场波动,无论如何,稳健操作、合理优化库存是最佳选择。
《中国冶金报》(2023年08月08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