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来看,3月份PMI为42.2%,较2月份上升5.6个百分点,前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钢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分项指数显示,3月份钢材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企业生产趋于回升,原材料供给增加,产成品库存下降,市场预期改善。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外需求明显减少,给我国钢材出口带来较大压力。
钢铁行业整体运行偏紧
市场需求有所恢复。3月份,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企业陆续复工,钢材需求有所恢复。新订单指数为38.5%,较2月份上升5.8个百分点。由于国外疫情正在快速蔓延,外部需求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较2月份下降15.2个百分点至27.3%,整体需求也受到影响。据了解,当前供需两端均恢复正常,不过库存高企,短期对市场仍形成一定压制。根据相关机构调研情况来看,南方市场需求恢复较好,北方市场仍有需求尚未释放。从相关机构监测的沪市终端线螺采购数据来看,3月份终端日均采购量环比大幅上升374.12%,但总量距正常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钢厂生产趋于回升。3月份,受市场需求扩张、物流受限问题缓解、企业员工返岗率上升以及钢厂高炉整修逐步完成等多个因素影响,钢材生产趋于回升。生产指数为39.3%,较2月份上升8.0个百分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3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平均日产粗钢249.48万吨,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2.48%。随着生产活动增加,原材料采购和库存均有明显回升,采购量指数为41.5%,较2月份回升13.4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4.9%,较2月份回升15.7个百分点。
产成品库存下降。3月份,由于疫情所导致的封路停工逐渐恢复正常,加上下游需求逐步恢复,钢厂销售趋于顺畅,产品库存明显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1.6%,较2月份下降15.9个百分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3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982.40万吨,比上一旬下降158.47万吨,降幅达7.40%。此外,社会库存也有所下降。3月中旬,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2000万吨,比上一旬减少21万吨,下降1.0%。分品种来看,螺纹钢库存为1055万吨,比上一旬增加11万吨,上升1.1%;线材库存为387万吨,比上一旬减少9万吨,下降2.3%;热轧卷板库存为270万吨,比上一旬减少9万吨,下降3.2%;冷轧卷板库存为165万吨,比上一旬减少8万吨,下降4.6%;中厚板库存为123万吨,比上一旬减少6万吨,下降4.4%。但从库存总量来看,3月中旬社会库存比去年12月份增加1318万吨,增幅达193.3%,显示出当前社会库存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去库存压力较大。
钢材价格震荡上升。3月初,多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下降,但钢材受需求扩大带动,价格整体趋升。相关数据显示,3月2日的上海螺纹钢指数为3441元/吨,此后呈现震荡上升态势,3月18日达到春节以来最高点3562元/吨,之后由于供需矛盾有所显现,钢价小幅回落,3月26日的上海螺纹钢指数为3518元/吨。
原材料价格有所分化。3月份,由于前期物流受限问题有所缓解,加上上游开工增加,原材料供给有所保障,市场价格整体保持下行走势,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分化。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0.7%,较2月份下降1.0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截至3月29日,河北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3100元/吨,较2月末上升40元/吨;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2400元/吨,较2月末下降110元/吨;山西地区二级焦炭价格1590元/吨,较2月末下降150元/吨;辽宁地区65~66品味酸性干基铁精粉价格为880元/吨,较2月末上升30元/吨;3月铁矿石冲高回落,整体趋弱运行,普式62%铁矿石指数为85.9美元/吨,较2月末上升0.4元/吨。
资金整体保持宽松。据央行数据,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多增199亿元。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55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111亿元。2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1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M1比去年增长4.8%,增速分别比1月末和去年同期高4.8个和2.8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10.9%。当月净回笼现金5062亿元。
从信贷数据来看,2月份整体资金情况虽然略有收紧,但依然要比往年宽松,一方面开年资金集中释放,另一方面则主要因疫情对经济方面形成负面影响,整体产业及货币政策都需要一个有利表现进行对冲。此外,从产业表现来看,本轮银行信贷对实体企业的投入有明显提升,这对大宗商品行业恢复起到了良好的支撑。
从第一季度钢铁PMI及各分项指数走势来看,第一季度,钢铁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偏紧。受春节停工和国内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降,第一季度新订单指数均值为38.3%,较去年同期下降10.9个百分点。由于需求下降,加上各地物流受限,企业获取原材料难度加大,员工返岗不足,第一季度钢厂生产有所缩减,生产指数均值为39.1%,较去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
从供需结构来看,钢厂接单降幅大于生产降幅,导致钢厂销售不畅,产成品库存增加,而终端需求大幅减少也使钢材社会库存不断增加,最终导致钢材库存达到历史高位,给钢厂和钢贸商带来压力。第一季度,产成品库存指数均值为48.2%,较上一季度上升13.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在库存高企和需求回升相对较缓的双重压力下,钢材价格震荡下行。螺纹钢指数第一季度均值为3553元/吨,较上一季度均值下降278元/吨。
后期钢材需求或明显增长
第二季度房地产、基建或带动钢材需求明显增长。
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滑。整体来看,房地产企业在疫情期间受影响严重,开工情况不佳。目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也开始积极复工,尤其在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且产业政策有所支撑的情况下,已复工企业整体开工情况表现较好,为钢市需求复苏提供一定助力。
基建方面,国家发改委主导交通重大项目加快复工。多地规划的基建项目也纷纷加快推进,新基建如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铁路等将给整个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基建项目将带来大量的钢材需求。预计第二季度钢厂市场需求将较一季度明显增加。
第二季度钢铁生产速度加快,市场供给相对充足。
新冠肺炎疫情给钢铁生产带来一定冲击,但影响相对可控。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市场需求趋于恢复,企业生产意愿加强,生产将逐步恢复正常。尽管第一季度钢产量受到影响,但今年仍将有钢铁项目投产,全年钢铁产量或能维持上年水平。预计第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第二季度增速或将由负转正,市场供给相对充足。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对钢铁行业影响较大。
3月份以来,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给多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钢铁行业也将受到诸多影响。一方面,全球钢材生产将趋于减少,意大利两家钢企停产,塔塔钢铁欧洲公司计划裁员,不排除还有其他大型钢企受疫情影响减产;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受疫情影响放缓,对钢材的需求或将减少,国际钢材市场动力承压。
对我国来说,国际疫情扩散,将导致我国钢企接收国外订单减少,从而给出口带来压力。
综合来看,2月份,受疫情影响,钢材市场运行放缓,供需缩减,价格下降,库存高企,企业效益收到影响。进入3月份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钢材市场活力有所释放,供需两端均有增长,行业运行趋于回升,产成品库存下降,产品价格震荡回升,市场预期也趋于改善。预计第二季度需求较第一季度将继续回升,钢厂生产保持增加,市场供给或将偏宽松,钢价以震荡为主基调,大幅上涨空间较小。

《中国冶金报》(2020年04月30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