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陈曦
9月27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唐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冶金报社、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9(第五届)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推进大会在唐山召开。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陈洪飞主持会议。
会上,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树成作了《唐山市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主题演讲。
近年来,唐山通过降总量、优布局、提品质、延链条、治污染等一系列有效举措,着力解决产能过剩、布局分散、高端产品少、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等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面对国际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立足唐山钢铁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务实推进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互动发展,是实现唐山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徐树成先介绍了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现状:唐山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亟需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上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唐山互联网企业立足于工业城市基础,开展服务于钢铁产业的平台建设,涌现出了唐宋、报春、中联耐材、微尔等服务于钢铁产业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其中,唐宋、报春通过钢铁大数据统计、分析,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钢铁行情分析、市场咨询、技术支持服务和在线交易等服务;惠唐物联基于河钢集团及华北地区30多家钢铁企业的备件采购、成品销售、物流综合管控、金融结算融资等业务需求,搭建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微尔研发了多种智能管控系统,无人天车、智能计量、智慧物流、智能设备等技术。这批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唐山钢铁产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但当下,唐山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
一是认识程度不高。钢铁企业管理者对钢铁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到来,致使企业管理者对钢铁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未从企业发展全局高度开展信息化工作,项目建设零散、系统割裂、缺乏顶层设计,影响了整体效果,从而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应用基础薄弱。在2018年我市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中,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为33.82%,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为51.48,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为11.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为2.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我市85%钢铁企业的两化融合建设工作仍是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阶段,企业在ERP、CEM、MES等单项系统建设较多,且各个系统存在割裂现象,信息孤岛林立,未达到到综合集成应用。目前,急需专业的队伍和平台,为企业打通各个信息系统的壁垒,帮助企业达到综合集成阶段甚至创新突破阶段。
三是供需匹配度差。从供给侧方面看,唐山地区为钢铁服务的互联网+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小、散、弱,绝大部分市是单项应用供应商,而且良莠不齐,无法支撑面向钢铁生产全流程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建设;缺乏权威的三方平台(如宝信、东方国信、欧冶云商等)对供给侧进行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需求侧方面看,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只追逐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有“两化”融合整体规划,各个系统间的信息难以集成和共享;大多数钢铁企业对供给侧市场信息化产品缺乏专业性了解,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选择具有盲目性,导致项目建设成本高,应用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