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国今年是否会考虑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提问时表示,正从三方面来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部介绍,一是做好顶层的制度设计。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参与各方权责。二是开展配套制度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同步推进项目开发指南、审定与核查规则、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方法学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研究,力争构建起规范高效、公平公开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严谨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三是稳步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了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的交易系统建设等。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我们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包括了一个强制的市场和一个自愿的市场,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李高表示。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在会上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图为发布会现场
新闻链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报告指出,经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
报告明确,中国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减缓气候变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提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建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试点示范等。其中,2021年“两高一低”相关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数量同比下降超3成,压减350多个上马的“两高一低”项目,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超煤电,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6.0%,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已陆续在6个省和81个城市开展了低碳试点,涉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金融等领域,试点省市碳排放强度下降总体快于全国。
同时,中国政府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截至2021年底,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1425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28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