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加军 李倩 报道
编者的话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拓展国际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今年7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钢协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持续推动中国钢铁国际化进程在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全面发展中将体现出更重要的意义。
德龙钢铁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的印尼德信钢铁项目是中国企业带着技术、人力、财力、物力,经过艰苦奋斗从零建设起来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如今,它已成为中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的标杆,代表了中国钢铁的实力和行动力,展现了中国钢铁人建设“一带一路”的品质和精神。
今年正值德信钢铁建设5周年,总结好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钢企“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为此,本报今日推出德信钢铁建设5周年特别报道,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以飨读者。
5年,从一片荒芜的热带雨林中诞生了一座当地最大的长流程现代化钢铁工厂;
5年,从最初的7人项目筹备先锋队到现在中国、印尼员工约 8000 人,成为解决当地就业最多的企业;
5年,从靠母集团输血建设到成长为集团利润贡献大户,助力德龙钢铁集团跻身世界 500 强;
......
这5年,德龙钢铁集团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信钢铁)作为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单体钢厂,以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坚持,以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的专注,以仰望星空、追梦复兴的情怀,谱写了一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走出去”壮歌,践行了一份“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邀约,树立了代表中国形象的“一带一路”钢铁标杆。
“选择在印尼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大背景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考虑到中国钢铁产业的比较优势,带着友谊、实力、技术、人才‘走出去’。”日前,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俯瞰德信钢铁所在的青山工业园区
“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份和10月份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东盟12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国家,此外还有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等众多国家。那么,德龙钢铁最终将目光投向印尼,有哪些考量?
“德龙钢铁在10年前就开始走向海外,寻找增量市场。可以说,我们考察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历尽千辛万苦和风风雨雨,综合考量后最终选择在印尼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丁立国介绍。
据悉,德龙钢铁自2007年就开展了国际市场调研,先后考察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南非、西亚、中亚、俄罗斯、蒙古国、东亚、东盟十国等地,最后决定落脚东南亚。当时,东南亚国家人口超过6亿,每年约有9000多万吨的钢材需求,但该地区的钢铁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6000万吨左右的缺口正是我国钢铁企业的机会。在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德龙钢铁积极谋求海外发展。2014年,德龙钢铁马来西亚钢铁项目获得当地政府批文,但因马航MH370事件搁浅;2014年,转向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合资建设60万吨热轧窄带轧钢厂,但也因一些特殊原因被迫在2017年退出。2017年4月份,丁立国到印尼中苏拉威西岛考察,确定与青山合作普碳钢项目。
2017年4月份丁立国乘坐直升机赴岛考察
“‘一带一路’是大背景,‘走出去’的确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困难不能阻止德龙钢铁‘走出去’的步伐,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企业的责任所在。”丁立国表示。
从当时国内钢铁行业的情况来看,中国钢企“走出去”也是压力重重。2014年到2016年是中国钢铁行业21世纪以来最困难的3年。从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重点统计钢企实现利润304亿元,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9%;2015年,重点统计钢企亏损779.38亿元;2016年,重点统计钢企盈利303.78亿元,吨钢利润约38元。当时的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财务状况恶化、资金紧张、环保压力加大等多重冲击,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不是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虽然面临重组渤钢带来的资金压力、人才压力,以及印尼地震、海啸等各种困难,德龙钢铁还是在最艰难的时期毅然‘走出去’,并落子印尼。”丁立国说。
那么,落子印尼有哪些考量?除了东南亚地区每年有6000万吨左右的钢材缺口外,印尼本来就是自身粗钢产量不足的国家。2016 年,印尼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366万吨,人均钢铁消费量为53千克;同一时期,亚洲人均钢铁消费量在300千克左右。同时,印尼自产粗钢不到500万吨,存在800多万吨的缺口,上升空间较大。
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规律来看,印尼也是潜力区。一般认为,全球钢铁业在经历了从美欧到日韩再到中国的3次重心转移后,第4次重心转移已经开始,未来的增长区域可能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和国家。
“印尼有近3亿人口,正在全方位发展经济,须大规模建设,并且对中国友好,需要中国的投资。”丁立国介绍。
据悉,印尼非常欢迎中企投资,为中国企业营造了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中国和印尼的投资合作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地域分布广泛。印尼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中国对印尼的投资涵盖矿冶、电力、基础设施、制造业、数字经济、农渔业等领域,在不锈钢、工业氧化铝、变压器等许多领域填补了印尼的空白。
在税收贡献与优惠方面,2018年10月16日,印尼财政部批准了德信钢铁所得税减免的申请,给予了最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德信钢铁从2019年开始到2022年8月份,共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5.29亿元;2020年、2021年享受疫情特殊政策,共减免个税712万元。
2020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更是为中企赴印尼投资带来了机会。RCEP 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对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做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为电子商务合作和跨境电商提供制度保障。这些领域均为中国对印尼投资的重点领域。RCEP还明确提出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等措施,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这进一步改善了中企在印尼的营商环境。
从资源方面来说,印尼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铝土矿、镍矿、铁矿砂、铜、锡、金、银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花岗岩。根据印尼能矿部的统计资料,其铁矿石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南部沿海、西苏门答腊、南加里曼丹和南苏拉威西,总储量为21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为580亿吨,探明储量约达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石灰石资源储量约达340亿吨,探明储量约达280亿吨。
“应该说,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这些钢铁工业的要素资源,印尼都具备。此外,印尼还有海运优势,靠近优质铁矿石和焦煤产地——澳大利亚,发展钢铁工业具有天然优势。”丁立国介绍。
不仅如此,印尼政局较为稳定;经济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关键的国际海洋交通线;人口众多,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市场较为开放。
“2021年11月19日,参加了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们投资‘一带一路’ 的信心更足了!”丁立国说。
在国内钢铁竞争激烈的时刻,德龙钢铁在海外落下“先手棋”。
以“德信标准”展示中国钢铁新形象
今年 10 月 6 日,德信钢铁与印尼最大的国有银行——曼迪利银行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夯实了德龙钢铁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的金融基础,对于推进德龙钢铁海外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协议,曼迪利银行将为德信钢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通过创新和优化业务渠道,找到更加快速、安全和方便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携手德信钢铁共同促进印尼钢铁产业发展,带动印尼经济增长。
可以说,德信钢铁享受到了印尼最大力度的金融支持和最好的园区资源,投资规模庞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是德信钢铁建成后,以超强实力赢得各方青睐的一个缩影。
在金融方面,2019年8月16日,德信钢铁从中国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获得7年期项目融资2亿美元;2020年重新再融资成立银团,由法国巴黎银行牵头、印尼曼迪利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印尼进出口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各国大银行一起组建银团,在置换原项目融资的同时扩大额度至5亿美元。同时,德信钢铁还积极扩展印尼当地及国际各大外 资银行渠道,丰富融资产品,新增取得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证贷款、供应链融资等在内的4亿美元贸易融资额度。截至目前,德信钢铁获得各类银行融资额度达9亿美元。
“中国钢铁工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德龙钢铁的资金、技术、人才、装备、环保进入印尼市场,代表了又大又强的中国钢铁形象。在建设中,贯彻大型化、高端化、环保前瞻化、智能化的‘德信标准’,充分展示了中国钢铁的新形象、新面貌。”丁立国介绍。
生产
正在生产中的产品
据悉,印尼国内目前约有130多家钢企,从业人员有20多万人。但是,印尼大部分钢企规模小,生产装备陈旧、落后,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备,除了印尼国有最大钢铁公司喀拉喀托钢铁公司(Krakatau Steel)外,大都为小型钢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德信钢铁引领了印尼本地钢铁工业的升级。德信钢铁是配套完整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可以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用焦炉、高炉等产生的废气进行发电,长期保持自发电率100% 以上,并把电力外送园区做到创效与保障并重。德信钢铁产品质量更好、成本较低,倒逼了印尼钢材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同时,德信钢铁将我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德信钢铁高炉产生的固废水渣制成微粉后代替水泥,用于当地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再用于项目建设。
“德信钢铁正在建设的150兆瓦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在印尼更是代表了最高水平。” 丁立国介绍。
德信钢铁还促进了印尼关联产业集中度提升。印尼的铁矿石、煤 炭、石灰石等钢铁原燃辅料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当地钢铁公司大都规模较小、需求不大,导致相关产业发展较慢、集中度低。德信钢铁2021年采购印尼当地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料价值约7.7亿元,采购石灰石等辅料及备品备件价值约10亿元,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环保标杆德龙钢铁的一员,德信钢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落实环保理念,“德信标准”远超当地环保标准,经第三方检测,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的实际排放数值分别为印尼当地环保标准的 17.57%、0.55%、1.83%。为了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工厂,德信钢铁还在工厂的通道两侧栽种了大量树木,打造出了绿色景观。
绿色德信
“此外,我们还预留了环保提升的空间,确保‘永远是最先进的’。我们就是要让中国形象、‘德信标准’充分展示在世界面前。”丁立国强调。
自成立至今,德信钢铁带动我国各类货物出口总价值约79.24亿元,纳税约9.12亿元。截至目前,德信钢铁累计进口货物(备件及建设物资)总价值约78.9亿元,完成印尼税收(关税+增值税)约5.82亿元。同时,德信钢铁还获得了印尼苏拉威西岛海关颁发的2021年度“最活跃进口商”荣誉称号。
“中国的设备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唐山设备都已经远超英国设备。几千艘船的物资运到印尼,既把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带出去了,对冲了外汇交易风险及人民币贬值风险。”丁立国指出。
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必将产生一流的效益和竞争力。在2022年上半年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德信钢铁利润总额、完成率在德龙钢铁集团内部排名第一,六大关键生产指标中燃料比、钢铁料消耗、线材成材率3项指标排名第一,为德龙钢铁在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排名位居前列做出了贡献。
机器人自动加渣
“德信钢铁是中国、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是我国钢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项目,是中国标准,代表中国形象。”丁立国指出。
物流
丁立国表示,“十四五”期间,德龙钢铁将积极寻求与中国宝武、日本制铁等国内外有实力的钢企合作,在海外规划建设年产2000万吨钢铁的生产基地,将中国钢铁的装备、技术、管理、品牌、工程等多方面优势联动释放到海外,向世界递出中国钢铁的“国际名片”,为推进中国钢铁工业国际化进 程做出贡献。目前,德信钢铁一期扩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明年投产后将达到 700 万吨的生产规模,东南亚最大单体投资钢企、中国海外投资最大钢铁项目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德信钢铁迈出了德龙钢铁海外发展的重要一步,未来将承载着德龙人“一带一路”的重任与梦想,制造优质产品,提供一流服务,坚持“用工本土化、管理标准化、工厂数字化、经营全球化”的“四化”标准管理模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上最璀璨的“钢铁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