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杨悦 报道
记者 朱亚明 通讯员 谭承温 摄影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绿色金融可赋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12月9日,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卫东在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现场启动会上作线上报告时,指明了目前钢铁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同时简要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我国银行机构及钢铁企业开展的绿色金融实践,并针对钢铁行业部分绿色化项目提出了三点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建议。

图为张卫东通过视频作《绿色金融赋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报告
据张卫东介绍,我国是全球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在2015年绿色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2016年我国又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了“三大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市场定价功能)、“五大支柱”(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这已成为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促进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六大国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为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的55%左右。全国性股份行绿色信贷增速较快,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较上年末增速均超过50%。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他介绍道。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也开展了不少绿色金融实践。”张卫东接着讲道,“首先,地方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绿色信贷支持钢铁企业发展。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各银行积极支持钢铁行业转型发展,2015年共发放了绿色信贷294.64亿元。其次,钢铁行业产业链较长、体量较大,所以也发展出了一些创新的金融服务,比如银团贷助力绿色精品钢项目建设。例如,总投资约1000亿元,规划钢铁产能2000万吨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江苏省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也是实施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升级的示范项目。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等8家银行组成银团,将为该项目提供融资总额170亿元,创下2021年江苏省内银团贷款总额最高纪录。最后,我国钢铁企业近年来也在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政策服务自身的绿色发展,包括河钢、包钢等钢企发行绿色债券。”
“中国宝武的实践例子值得展开讲一下。”他补充道,“2021年7月份,中国宝武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碳中和基金,总规模500亿元。同时,中国宝武也在积极探索使用绿色金融工具。例如,2021年9月6日,宝钢股份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上海市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中期票据);2022年5月24日,其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的低碳转型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这是全国首单低碳转型绿色公司债券。”
张卫东表示,进入“十四五”以后,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面临资金需求。“既要推动节能项目改造,又要布局‘双碳’发展,钢企的资金需求量是很大的。”他讲道。为此,针对钢铁行业的一些绿色化项目,张卫东提出以下三点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建议:
一是针对钢铁行业单体节能环保项目,钢企一方面可以利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专项贷款进行融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直接融资。他表示,目前,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节能环保的主要金融产品有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投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等诸多产品,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项目选择适用的产品。
二是节能环保项目整体打包。他建议,钢企可以把节能项目、环保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多类项目整体打包,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同时,以上绿色项目也可以按照工艺流程生产区域分片打包,还可以按照公辅系统进行整体打包,将自身可生产现金流的项目和自身不生产现金流的项目进行有机整合,整体打包项目可以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由绿色金融产业委员会组织节能环保标杆企业按市场化规则实施。标杆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行业经验和品牌优势,将绿色信贷、绿色租赁、财政补贴、绿色担保等多种方式进行融合,以绿色金融资本和整体服务助力钢企绿色低碳项目的落地实施。
三是对于钢铁行业的既有绿色项目,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资源汇聚优势,经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将钢企已经实施的绿色项目,通过“资产置换+技改投资+管理优化”进行投资置换和运营管理。他表示,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实现多赢发展,一方面可以改善钢企财务报表,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收回资金,解决继续实施的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系统的技术改造和专业化服务,降低运维成本,同时还可以收获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