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整体过剩中找到结构性短缺,到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从率先实现由普通钢铁冶炼到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到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延伸。” 日前,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胜钒钛)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了该企业钒钛差异化战略,并分享了公司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心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位于四川乐山的德胜钒钛坚守自我,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钢企蝶变之路。
“只有坚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钢铁行业下行期间是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机遇窗口,进入2022年,可以看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周平强调,“整合后的中国钢铁企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避免‘内卷式’竞争,形成由优势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整个钢铁行业全部要整合,市场需要一些‘专而精’的企业作为有效补充。”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只做自己有独特优势的事。”周平说。
在整体过剩中找到结构性短缺,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无疑是德胜钒钛决胜市场的关键。
周平表示,“行稳致远”是德胜核心价值观,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赶潮流,凑热闹,不能什么都做,盲目贪大。如果什么潮流做什么,用尽全力也只能是跟跑。
西南地区钢企在企业规模、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四川省钒钛资源富集,钒钛产业发展具备资源和产业优势。只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定位做“专而精”企业,强调差异化竞争和低成本竞争,在钢铁产业发展新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周平深谙这个道理。
在差异化中成为“专而精”,在技术创新中磨砺“金刚钻”,四川德胜钒钛找到了自己独有的道路。
也正是这样,德胜钒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近年来,德胜钒钛供应链协同降本与内部挖潜“齐头并进”,吨钢利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内先进钢企综合竞争力正在逐步缩小,效益体现了路径选择的正确;立足攀西资源优势,通过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上深耕细作,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连续3年实现钢铁以外的利润贡献率超过钢铁产品。
“只有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才不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
“只有在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才不被锁定在产业链低端,这是坚持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道理存在的价值和未来。”周平说。
众所周知,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具有许多先天缺陷,突出表现在:多元素共生导致冶炼难度大,磷硫含量较高环保压力大以及品位低矿山开采成本高等方面。而四川的钒钛钢铁产业依托攀西的钒钛资源,就必须进行钒钛产业技术革新。
要革新,就是从源头开始。据周平介绍,钒钛产业技术上的革新是从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开始。也正因为如此,德胜钒钛始终坚持低碳绿色发展,联合国内钒钛产业领域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着力解决钒钛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卡脖子”难题。
锚定目标后,一场持久的科研攻坚战在德胜拉开帷幕。从开展极贫钒钛磁铁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实现边界品位铁(15%)、尾矿中极低品位钛(4%~5%)的资源回收利用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起步,德胜钒钛一方面全方位布局创新主体、孵化平台等资源,自建钒钛资源高效利用中心、乐山市钒钛工程研究中心,共建了钒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四川省钒钛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川渝冶金绿色智造与资源循环重点实验室等13个创新平台,做到优势互补、集体打拼,形成了差异化技术创新格局。
另一方面,德胜钒钛坚持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凝聚科技人员聪明才智,全力打造德胜钒钛钢铁产业科技链的立体布局,同时设立公司创新基金,每年组织技术创新成果评比奖励,全面调动员工创新热情,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把创新变成现实”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不会从天而降”,周平说,“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具备有效的实现途径才能真正把创新变成现实。”
围绕高质量发展,德胜钒钛将自身愿景进行适当调整,“把钢铁转化为副产品,打造钒钛新材料,让钒钛制品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利润超过钢铁利润贡献。”周平要求德胜钒钛把握好钢、钒、钛的平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强做精钢铁是做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基础。
“虽然公司钢材主要产品——螺纹钢是‘大路货’,但作为长期有需求的基础性材料,我们必须从产品端贴近客户需求,针对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转向用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来增强客户粘性。”周平说。
目前,德胜钒钛在钒钛新材料创新研发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一是率先突破钒渣中钒、铬资源在规模化工业生产中同步回收利用的难题,未来三年内,公司将联合国内相关头部企业,建设一条新型焙烧钒铬联提清洁化生产线,同步回收钒和铬产品,五氧化二钒进一步提纯和处理,可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主要原料;二是开展含钛高炉熔渣改性制备人造金红石的技术研究,采用地质成矿原理高效回收高炉渣中二氧化钛。目前已开展10余炉吨级试验,正在进行反复试验优化参数。项目产业化后,可形成年产16万吨人造金红石的能力;三是重点研究采用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提钒提钛工艺,以绿色低碳新型产业链取代现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长流程,目前已经进行了多轮半工业级试验,预期可实现全产业链钒回收率从目前不足50%提升到90%以上,钛回收率从目前不足30%提升到80%以上,进而助力钒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德胜钒钛还将在提升高端钢材品种有效供给质量和能力上加码,提高高附加值钒钛新材料比重。”周平说。
找准定位不跟风,在差异化中成为“专而精”,在技术创新中磨砺“金刚钻”,在理论结合实践中将创新落地生根开花……一个大型钒钛新材料基地正迎面走来。(陈晓莉 刘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