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
建立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我国的钒钛资源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河北承德地区。为推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3年设立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技术攻关难度大、创新资源分布散、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

在攀钢集团研究院,邹明展示60TY道岔模型,该标准道岔广泛用于京沪高铁、京津高铁等高速铁路(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2月21日摄)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攀钢研究院轨道交通用钢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邹明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构建钒钛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议参照四川绵阳科技城管理体制,提升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管理能级,在国家层面成立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钒钛战略资源顶层设计,实现钒钛资源深度开发“破题”。
二是建强钒钛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探索建立钒钛领域国家实验室、优化重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大基础前沿研究提供支撑;支持成立国家钒钛研究院,推动具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加强对钒钛领域关键核心问题的研究。
三是加大对钒钛领域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建议采用部省联动方式,在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上,加大对钒钛“卡脖子”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
四是利用矿权出让收益支持钒钛技术攻关。支持攀枝花红格南矿区开发,将中央分享的红格南矿区矿权出让收益,以转移支付形式,在收益期内按一定比例安排给攀枝花用于钒钛技术攻关,提升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优化中老铁路运行配套政策
加速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老铁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是我国扩大南亚东南亚地区辐射能级、维护地区稳定安全的战略通道。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年来,沿线综合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客货运呈现双旺态势,带动了沿线物流业和产业园区的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轨道交通用钢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邹明表示,随着运输能级的提升,中老铁路沿线集货难、运行成本高、各省间缺乏联动合作等问题凸显。基于此,邹明建议:
第一,支持推动完善中老铁路沿线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四川省攀枝花市建设国际铁路物流港,鼓励建设海外仓,进一步完善中老铁路沿线及国内重要节点城市大型商品集散中心布局。
第二,加大对中老铁路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成立专项基金,国铁集团持续完善现有中老铁路运费优惠政策,降低中老班列国内段、境外段铁路运费;对需转运至老挝周边国家的货物给予每箱5%~10%的转运费用补贴;协调老挝海关对转运第三国的货物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乱收费情况。
第三,加速推动东南亚通道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老、中泰、中越、中缅铁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公铁联运的交通网络体系,尽快形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快速互通格局。
第四,优化对外投资环境。优化国有企业及相关协会组织赴外考察方式,加大国有企业对东盟国家在粮食、能源、铁矿石等方面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