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在当前绿色低碳、智慧制造驱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亟需创建一流现代冶金学科,更新升级工科教材,推动新时代钢铁行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4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在专业学术出版改革创新论坛暨庆祝冶金工业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研讨会上讲话时这样表示。

图为王国栋
会上,王国栋介绍,根据冶金工业出版社的调研结果,目前钢铁专业高等教材、高职高专教材和工具书的发展与中国冶金行业发展进程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教材工作落后于行业发展。王国栋表示,当前,绿色低碳、数字智能、高质高效、强链补链是冶金行业发展的主题。这些领域如今爆炸性地涌现出了大量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但教材内容并未随之更新。
二是教材、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当前,数据经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出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王国栋指出,教材和教学也要同步实现升级更新,不断拓展研究领域。
三是教材、教育落后于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王国栋认为,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求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强化实践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与行业协同,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自己专业、行业面临的复杂问题。再加上如今知识的传播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所以现在的教育与教材必须与新形势相适应,彻底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性、现实性、启发性、实践性是新工科、新教育、新教材的发展方向。”他认为。
王国栋还特别说道,于行业发展而言,丰富的优秀人才储备是其取得长足进步的源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和根本作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人才。
同时,王国栋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冶金行业发展已然拥有新的主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数字化为绿色制造赋能,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他认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方向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要全面启动新工科建设,建立以绿色化、数字化引领的新冶金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
最后,王国栋说道,冶金院校一定要坚持在新冶金工程学科建设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创建一个覆盖钢铁生产全流程装备、工艺及相关机械、材料、控制、物理、化学专业的新冶金、大冶金学科群,引领世界冶金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