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张鹰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全废钢时代必将到来。”“谁掌握了优质废钢,谁就掌握了‘黄金矿山’,谁就掌握了未来。”4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东北大学主办,中国冶金报社协办,东北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中国工程院2023年度战略研究与咨询重点项目——《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在京召开。钢铁全产业链大咖“云集”线上线下,共同见证项目启动瞬间,并就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展开研讨,金句频出。


图为启动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对项目做指导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介绍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冶金处副处长孙士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总经济师王颖生;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赵立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中国拆船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谢德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李正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秘书长周丽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等在交流研讨环节发言。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储满生主持会议。

图为唐立新
唐立新在致欢迎词时谈到了该项目的特殊意义,即把传统意义上钢材的退役(废钢)看成是一个起点,推动废钢在钢材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作用。

图为王国栋
王国栋对该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废钢资源绿色化科学、合理利用的建议,助力解决我国面临的“双碳”和铁矿资源匮乏问题;内容包括废钢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协同贯彻EPR文件(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数字化、标识化管理与优质废钢拆解机器人化等3个课题。王国栋表示,要以EPR文件为指针,实现废钢有效利用的“四全”(即针对未来全废钢时代,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协同)和“四化”(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优质废钢拆解回收的机器人化)。

图为干勇
干勇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对项目做指导发言。他指出,目前,我国废钢加工与回收行业呈现出“小、散、乱”的局面,利用数字化技术、采用智能化平台来组建回收系统非常重要。钢铁行业要做出表率,推动实现标识解析全流程赋码,从而实现全产业链废钢回收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图为姜涛
姜涛在对项目做指导发言时表示,该项目课题目标起点非常高,但从眼下到相关技术成形需要一个过渡期,其间需要进行一些变革。如何在标识解析技术、拆解机器人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再循环,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和学会、科研院所、钢铁冶炼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围绕该项目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宝贵建议。

图为孙士瞳
孙士瞳认为,推进废钢的高质量循环利用,对保障钢铁产业原料供给、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王颖生
王颖生指出了政府职能及政策指导在该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表示该项目课题中提到的“赋码标识、一钢多用”,将为健全我国钢铁回收加工应用体系、实现钢铁材料的高效循环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田志凌
田志凌提出,希望该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的实施,能够助力钢铁行业原创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图为赵立金
赵立金建议,在课题研究中,应将未来汽车用材变化带来的影响考虑在内,并对未来二三十年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和汽车保有量进行梳理和预测。

图为谭乃芬
谭乃芬表示,目前船舶协会的一些会员单位在供货过程中已经被要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该项目提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贯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非常及时、意义重大。

图为谢德华
谢德华点明,拆船回收的废钢是优质废钢,但目前我国在拆船监督管理方面仍有不足,国务院2009年发文提出的“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尚未落实到位,非法拆解现象仍存。希望能通过该项目的启动和推进,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图为李正建
李正建表示,对造船用钢进行标识有助于废钢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建议研究在钢铁和船舶行业间建立大数据平台的可行性、绿色拆船技术装备智能化的可行性。

图为周丽玮
周丽玮指出,建筑用钢的回收属于历史积累型的回收,在建立回收利用产业链、核算碳排放量、分析碳足迹方面存在难度。另外,针对传统材料的产品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希望钢铁行业与建筑行业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展好相关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工作。

图为王方杰
王方杰建议,一是优化废钢税收政策,包括明确所得税核定方法等,解决废钢加工企业税负较重的问题。二是优化废钢进口政策。三是建立国家层面的废钢资源统计渠道,加强对废钢资源量的测算。

图为陈玉千
陈玉千表示,需要加强对钢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宣传,中国冶金报社将全力渲染好该项目,讲好钢材“四全”“四化”的故事,为国家政策支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图为张龙强
张龙强建议,应围绕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标识解析编制通则,对标识解析体系如何建立、包含哪些环节等问题进行指导。

图为范铁军
范铁军建议,在标识解析技术开发过程中,应建立企业级的碳排放管控平台,从而提高碳排放数据的质量水平。

图为与会人员集体合影
上午的议程结束后,全体与会代表在会议楼前合影留念。

图为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讨会现场
在当天下午进行的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与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研讨中,来自钢铁行业和废钢再生行业的数位代表分别围绕高质量金属再生资源生态圈建立、短流程特钢企业废钢循环利用实践、全废钢冶炼工艺难点及船板海工钢循环利用问题探讨、废钢数智化建设及全生命周期管理、钢铁-汽车产业链贯彻EPR策略思考等内容分享了战略规划、技术思路以及实践经验。

中国宝武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总监谢鹏做题为《共建高质量金属再生资源生态圈》的讲话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副总经理董大西做题为《短流程特钢企业废钢循环利用实践 》的讲话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炼钢技术研究所所长廖相巍做题为《全废钢冶炼工艺难点及船板海工钢循环利用问题探讨》的讲话

鞍钢废钢资源(鞍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做题为《加快数智废钢建设 推进全生命周期资源 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所长刘仁东做题为《钢铁汽车产业链贯彻EPR策略思考》的讲话

王国栋做研讨会总结
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和学会、高校及科研院所、钢铁冶炼企业、主要用钢行业企业、废钢再生行业企业、信息化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的近150人参会。
采访交流&现场花絮




王国栋接受中国冶金报社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会议前后,部分与会领导嘉宾亲切交流

项目启动会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和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