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王汉杰 报道
2023年是酒钢绿色化改造加速的一年。翻阅酒钢2023年投资明细,以“双碳”为目标的绿色化改造项目众多,细数下来达到37个。这些项目中有的已经投产或即将竣工,与过去投用的项目一起,浓墨重彩地绘制着酒钢新的面貌。

图为酒钢嘉东绿色智能料场一角。(酒钢 供图)
“绿色焦炉”加速钢铁产业走向“超低排”
颗粒物≤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500毫克/立方米,这是目前酒钢焦炉生产所执行的废气排放标准限值。而今年初以来先后投用的酒钢1号、2号焦炉,已经达到了颗粒物≤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50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水平。
“排放限值降低了近30%。”1号、2号焦炉建设项目环保主管刘军孝表示,“项目采用了大量环保新技术和行业领先的工艺装备,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8.3%。”
新焦炉全面加强物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控制,新建33个焦煤筒仓等设施,有效提高了废气收集率。除尘设施采用湿式静电除尘器,主要应用SDS(化学品安全数据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干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净化处理后烟气回原烟囱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压力平衡返回负压系统技术、脱硫再生尾气高含氧量挥发性有机物三级洗涤后进RTO炉(蓄热式热力焚烧炉)燃烧技术等,能够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新焦炉还采用了干焦余热回收发电、上升管余热回收、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初冷器上段余热回收等技术,年工序回收能源折合标准煤119701.29吨,能效指标可达国内先进水平。
除焦化外,酒钢钢铁产业的炼铁、选矿、烧结、炼钢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持续开展。根据酒钢《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25年,钢铁全部产线要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为此,酒钢计划实施63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192.77亿元。这些绿色化项目完成后,酒钢钢铁产业工序能耗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封闭料场将实现绿色智能供料
进入第四季度,酒钢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将陆续建成。已进入施工尾声的酒钢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是甘肃省重大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实现“煤进棚、矿进仓”,从根本上解决料场扬尘、流失等物料损耗,全面达到国家超低排放要求。
酒钢嘉东料场是国内钢企大型料场之一,据该项目部副经理陈圣新介绍,过去,煤炭、矿石等原料都是露天堆放。嘉峪关地区地处戈壁滩,风多、风大,料场经常出现扬尘,影响冶金厂区环境。改造之后的新料场,将实行原料全封闭式存储和取用,其中矿石筒仓就有13个,每个仓直径达26米,单仓容积达11940立方米。
来自酒钢建设部门的资料显示,酒钢此次料场改造共投资19亿元,项目占地52.15万平方米,依次布置了原矿筒仓、焦煤筒仓、1号C型料场、2号C型料场等,用来存储原矿、动力煤、焦煤等原燃料,可为酒钢集团宏晟电热公司和宏兴股份公司选矿厂、炼铁厂、宏翔能源公司等供应合格原燃料。
该项目完成后,料场年接卸量可达2043万吨,总储量167万吨,全部采用封闭管理,实现“运料不见料”的绿色清洁生产。料场采用先进智能化设备,着力打造集“环保、节能、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大型智慧料场,实现全过程全封闭无人可视化操作。
变废为宝加速固废资源化利用
多方位的绿色化改造,当然离不开对固废资源的处理和利用。
高炉煤气经一次除尘,再由布袋二次除尘后,会得到细灰,被称作高炉瓦斯灰,酒钢每年产出的高炉瓦斯灰超过10万吨。高炉瓦斯灰中含有20%~40%的铁和碳,1%~10%的锌。锌对高炉炉衬破坏作用大,因此,高炉瓦斯灰不能大量回配烧结及高炉系统,基本上只能堆存。酒钢在绿色化改造中建成回转窑装置,采用煤基氢冶金技术对高炉瓦斯灰进行再利用处理,金属化率和脱锌率分别达到90%和94%以上,目前年处理能力已达到5万吨。
在固废再利用中,酒钢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构建“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固废污染防控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节能降耗减量达标,固废合规化处置率达100%;实施本部80万吨碳钢渣全流程选线及榆钢钢渣选线升级改造,钢渣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铝灰压球技改项目,年处置利用铝灰2万吨,逐步处置历史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