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李江梅 整理
2023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稳增长之年,是提质增效之年,是攻坚克难之年,是逆境求生之年。2023年,世界经济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逆周期调节、国际能源价格频繁波动、通货膨胀高位运行的波谲云诡中艰难爬坡。与此同时,中国钢铁行业在低利润和弱需求的双重夹击之下走出先抑后扬的弧线。
在此辞旧迎新之时,《中国冶金报》精选了2023年钢铁行业热议的十大年度关键词,并借由几位钢铁“大咖”之口带领读者回顾过去的一年,为2023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并敲下回车键,开启2024年的全新章节。
2023年金句妙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
产能治理新机制表面上是导向供需平衡,本质上是导向优胜劣汰。
当实现了从“产能治理”到“产能自理”时,产能数据就会卸掉“包袱”,回归自然状态。
——10月24日、12月16日,何文波在讲话中两次提到“产能治理”,分别刊发于11月1日、12月20日《中国冶金报》1版
“基石计划”不仅仅是个资源保障计划,更是一个产业链合作计划,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绿色资源发展计划。
——11月28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何文波:审时度势 系统策划 推动钢铁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谭成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低碳技术的进步决定钢铁工业的未来。
——10月18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谭成旭:向绿而行 向新而变 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行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世界钢铁蓬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0月20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第57届世界钢铁协会年会在上海开幕——这些热点值得关注!》
胡望明
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
低碳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新赛道。
——3月8日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四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是中国宝武面向未来的主动选择,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引领,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内在需要。“四有”(有订单的生产、有边际的产量、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的核心是要求聚焦价值创造,坚守“现金为王”,真正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这是企业“过冬”的法宝。
——9月20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特别是要把做强放在优先位置”——胡望明谈中国宝武应对钢铁行业下行周期的破局之道和战略思考》
姚林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铁矿石价格的大起大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说明钢铁行业上下游之间尚未形成协调稳定的资源供需关系和良好的行业生态。
——2月10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六个一流”推动中国矿产高质量发展——专访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
成立中国矿产不是为了同质竞争,而是为了探索推动解决国内矿产资源市场长期存在的散、乱问题。
——7月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赵民革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未来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的组织工作中,对长寿命的高端产品、对社会降碳支撑作用突出的产品,在碳排放基准核算、履约方面可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3月9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赵民革代表建议:优化完善产能控制政策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绿色转型的同时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10月18日《中国冶金报》2版报道《如何在绿色转型中谋求新发展?他们这样论道》
于勇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当前面临的不是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增量减缓之后如何进行存量优化、质量提升的问题,即解决自身的竞争力问题。
——7月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钢铁将承载着低碳、绿色、智能等多种创新元素,氢冶金作为低碳冶金的革命性创新技术,在行业未来发展中将大有作为。
——9月28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领跑氢冶金新赛道——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全球首例”炼成记(上)》
沈彬
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长
无论前面有什么困难,我认为只要顺着这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行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
——7月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加快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共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
——8月25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沈彬:打造民营企业合规运营的典范》
钱刚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做大做强,人才先行”,这是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包括国内一流钢铁企业的发展经验和规律,也是钢铁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月28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钱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特钢代表着钢铁行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最活跃的创新基因,为多个战略产业提供基础支撑。可见,钢铁行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便在于特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1月1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钱刚:用特钢高质量发展激活行业新质生产力》
张晓刚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
数字技术会重新定义制造,过去的制造更多的定义是成本、效率和质量,但是未来世界将由软件定义。
——9月27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张晓刚:数字技术会重新定义制造》
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追求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应是通过高质量转型,培养出一批全球公认的能够站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
——10月10日1版报道《2023(第五届)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举办——用高标准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刘炳江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
高质量超低排放是现阶段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最有效的抓手。
——7月11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刘炳江:以高水平超低排放为抓手扶优汰劣推动钢铁绿色高质量发展》
我们决不允许把环保水平低、投入少的企业与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环境中竞争。要让A级企业尝到甜头,让偷奸耍滑的企业付出代价。
——12月27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刘炳江:以创A为抓手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卢卫生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司长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绿色发展贯穿到工业生产全过程各领域。
——5月31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卢卫生:把绿色发展贯穿到工业生产全过程各领域》
各地方要用好省级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省市县多层次日常推进机制,“一企一策”“一矿一策”研究解决重点项目的堵点、难点,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6月14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卢卫生:总结经验 形成合力做实做好国内铁矿开发》
张海登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钢铁工业非但不是夕阳产业,反而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们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8月2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张海登:钢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绿色低碳既是钢铁行业、企业发展的艰巨任务,也是重大机遇,我们要主动抓紧行动。谁的发展水平高,资源就一定会向谁聚集。
——9月12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张海登:谁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高,资源就一定会向谁聚集》
埃德温·巴松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优势已经在几年间发生质的改变。在我看来,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干净”到了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程度。
——10月14日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只有积极开展全球合作,才能破解钢铁行业的“望碳兴叹”之困。
——10月15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暨2023年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上发言
钟绍良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绿色壁垒没有止境,绿色贸易壁垒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可以推动全球钢铁行业助力改善地球环境。
——1月17日《中国冶金报》1版报道《钟绍良:铁矿石EPD报告全球首发彰显中国钢铁责任担当》
可以预见的是,更具原料成本优势的氢冶金工艺拥有较大的规模化应用潜力,有望成为日后主流。
——9月5日在2023年氢冶金国际研讨会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