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李巍 通讯员 靳红伟 报道
“四九”天的古城宣化寒气逼人,可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生产现场却是一派火热场景。
1月23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张宣科技特材研制公司特冶作业区1.5吨真空感应炉前看到,炉长张东伟正在和班组职工紧张有序地备料、布料。“金川镍放这里,俄镍放那边。”“钼铁完成三次称量了吗?”……这是该公司为某高端客户带料加工的第10炉某焊丝用高温耐蚀合金的场景。
“新年伊始,该客户便开始与我们对接,想定制生产20吨的某焊丝用高温耐蚀合金,我们联合技术、营销部门核算利润发现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这笔订单也成功实现了‘开门红’!”特材研制公司特冶作业区作业长柳金瑞介绍道。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该客户对钼、铬等窄成分控制要求非常高。为了降低原料成本,该客户甚至带了两种不同的镍板来和铬铁混合使用。既要满足该客户的降本要求,又要满足该客户严苛的成分要求,还要保证自身工序成本,是这个订单最大的难点。对此,该作业区立即成立了课题攻关团队。
“客户带的原料虽然从产品合格证上看不出来什么,但在成分上肯定存在差异,我建议先检验。”“咱们真空感应炉本身就是非常精密的炉子,原料配比上不能马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异常热烈,经过近两个小时抽丝剥茧、层层分析,针对窄成分控制难题,该攻关团队最终确定了采用精准计算、精准称量、精准操作的“三精操作法”。
“我们在对该客户带来的钼、镍等原料化验分析后,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数据精准计算原料配比情况;根据计算数据,采用出库、入库、入炉‘三次称量确认法’精准配料。根据原料用量不同,在第三次称量的时候采用300千克及10千克台秤精准计量。”柳金瑞说,“一直以来,每一炉钢、每一支锭子,我们都当作艺术品去对待,因为你不知道它会用在哪一架飞机、哪一个轮船上,这都赋予我们责任和使命”。
同时,该团队还对布料结构和加料时机进行细致设计,防止熔炼过程中产生喷溅、结壳;同时,对精炼真空度、精炼时间等5项重点工艺参数进行精细控制,保证氮、氧等气体成分满足生产要求。
此外,针对成本控制问题,该攻关团队将精益管理理念贯穿研发生产全过程。根据峰、谷、平分时电价政策,精细排产,精益生产组织,在尽量减少尖峰段冶炼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实现连续生产;充分利用坩埚余热减少冶炼供电时间;根据炉内喷溅实际情况,及时降低供电功率,将能耗利用到极致。在返回料回收方面,自制筛选工具回收炉内金属颗粒物,对溜槽、模室、熔炼室的返回料实现颗粒归仓……
“为保证订单准时、高质、准量交付,我们在订单周期全程采用双人值班机制,一人严格监督工艺执行,一人负责对突发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值班人员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除了技术指导外,他们都拥有紧急决断权。”柳金瑞坦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为期7天的生产,20吨产品提前两天下线。经检验,该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客户要求。
“特材投运不到两年时间,我们已成功开发绿色高端模具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60余种高端材料,质量合格率、客户满意率稳定在100%。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高端路线不动摇,精益管理、精益生产,全力以赴保证准时、高质、准量交付客户订单,以高质量产品和满意服务为张宣科技打造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贡献力量。”柳金瑞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