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用“源”“升”“态”三字诀概括了中央企业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分别指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

图为张玉卓(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张玉卓对此做了进一步阐释。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张玉卓指出,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方面,中央企业做的是比较好的,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业。但是在“立地”,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了600亿元,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但他认为这是不够的。
“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在国外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
其次,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布局是比较多的,现在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业统计下来还不错,27%左右,但还需要加大布局。去年的投资增加了32.1%,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张玉卓表示。
最后,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张玉卓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过去有的追求规模,有的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现在明确要求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张玉卓表示。
他同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我们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