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张志

图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公司总工程师李景生。
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中冶重工唐山公司总工程师李景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河北唐山人。大学毕业后,他始终不忘服务家乡建设的初心,坚守在冶金、锻造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及重型液压机制造一线,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成为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
21世纪初,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李景生不相信中国人干不了万吨级挤压机。在360兆牛垂直钢管挤压机安装调试的当天,发生了汶川地震,项目所在地震感强烈,当许多人都往外跑的时候,唯独他冲向厂房,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彼时世界上最大的黑色金属挤压机顺利投产。
他参与了国内首台40兆牛多向模锻液压机等的设计、研发、制造工作,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宽台面高精度的200兆牛换热器波纹板片成形液压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具备超大型板翘式换热器生产能力的国家。他参与建设的国内首条40兆牛预应力钢丝缠绕多向模锻生产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勇攀科研高峰,从无到有,建立多向模锻工艺技术国家标准体系。一本本厚厚的国外资料被他翻起了毛边,每个关键数据他都如数家珍。在不懈的努力下,他突破了国外产品和技术双重壁垒。他主持研制的12000吨多向模锻生产线,坐落于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石化、军工、核电火电等领域;生产的典型锻件填补了国内高端多向阀门领域的空白,为唐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景生参建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他曾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他作为带头人创立的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河北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他始终扎根基层,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创建了唐山现代装备产业研究院,并担任华北理工大学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为提升唐山市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贡献力量。
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李景生不断踏上创新攻坚之路,在多向模锻领域,他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平板闸阀、加氢阀、切断阀及进口装置等锻件产品的研发生产,成功攻克了极端制造过程中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为我国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重型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他带领团队开发的铝模板研制技术,成功应用于综合管廊、河道防洪排涝水利工程等多类民生工程。
“因为热爱这份事业,所以无论怎样付出,我都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李景生守着一颗初心,二十年风雨兼程、求索创新,为国家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