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首钢 供图
6月18日,以“生态化钢厂 城市的朋友”为主题的2024年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与会嘉宾探讨钢厂与城市如何互融共生,共同交流有益做法和经验,畅谈钢铁工业低碳、绿色、生态化发展之路。
论坛由北京金属学会、湖北省金属学会、上海市金属学会、河北省金属学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天津市金属学会、山东省金属学会、山西省金属学会、安徽省金属学会、江苏省金属学会、浙江省金属学会、四川省金属学会协办,新钢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现场
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车彦民、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建辉为论坛致辞。世界钢协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务理事张永杰,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达明,中冶京诚全球首例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总设计师赵志龙,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周佃民,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风刚,湖北省政府参事、武钢技术中心研究员牛琳霞,重庆环际低碳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良应邀做专题报告,并现场领取报告人证书。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李文秀,北京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首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松涛,浙江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翁伟民,湖北省金属学会秘书长李铁林主持。
车彦民致辞表示,在首钢园举办以“生态化钢厂、城市的朋友”为主旨的论坛,对于促进钢铁行业生态化发展,促进钢铁企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很有意义,特别是在当今钢铁行业面临下游需求不旺、原燃料成本高企的严峻时刻,更需要行业加强交流、互相借鉴。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共克时艰。

车彦民
刘建辉致辞表示,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实现钢铁强国的关键时期,论坛的举办,对钢铁企业抱团取暖、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具有积极意义。首钢园承担着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城市复兴、建设首都西大门的政治使命,欢迎大家关注首钢园、支持首钢园的发展。

刘建辉
钟绍良介绍了世界钢铁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表示,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低碳生产技术路径出现分化,钢铁行业需要加强原创性低碳技术研究。他特别介绍了世界钢协的8个可持续指标以及计划新增的11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可持续发展的九项原则、《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资格的20条标准、“可持续发展优胜企业”评选标准、“可持续发展卓越成就奖”评审标准,以及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延伸至整个价值链的最新趋势。他建议中国钢企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尤其是原创性研发;主动、积极融入国际组织,参与行业治理,获取一手信息;时代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

钟绍良
范铁军做了《钢铁低碳新征程 美丽中国新时代》主题报告,从行业发展阶段、低碳政策要求、行业低碳行动、企业低碳实践4方面进行阐述。他表示,“双碳”目标是我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对生产、消费、技术、经济、能源体系的历史性革命。他认为,达峰容易、科学达峰不易;中和难、持续中和更难。为此,中国钢铁积极踏上低碳新征程。行业层面,《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钢铁行业EPD平台首发、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企业层面,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能效提升、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为美丽中国新时代贡献钢铁力量。

范铁军
张永杰介绍了中国钢铁极致能效探索实践与工作进展。他表示,极致能效工程有两个闭环推进体系,即国家治理与行业自律协同推进体系、标准引领与数据治理闭环推进体系。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的内在逻辑是,企业负责参与极致能效工程,主要关注节能、降本、减碳的好经验、好举措、好技术并推进企业应用,获取实实在在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让国家意图、政策要求越来越清晰,涉及标杆值、基准值的边界界定、统计核算、认定监查;协会依托示范培育、标杆验收,针对技术应用、标准引领、数据治理,采取一系列行动推动国家治理与行业自律协同,早策划、早行动、抓落实、重实效。

张永杰
王达明对首钢园进行了分区介绍,并分享了五点更新经验:注重整体有机更新,加强规划统筹谋划;注重重大活动带动,全面提升功能形象;注重实施方式创新,政策引导打通审批路径;注重以“保”定“建”,引领京西加速蝶变;注重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王达明
赵志龙介绍了国内外氢冶金技术发展概况、全球首例氢冶金工程实践以及中冶京诚氢冶金技术创新发展。他表示,中冶京诚全权负责河钢全球首例氢冶金工程示范项目的总体咨询和总体设计,为全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展示出了中国钢铁的智慧和方案。周佃民介绍了冶金清洁能源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并认为要发挥钢铁制造基地能源消费侧体量及钢铁产业生态圈优势,发展冶金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关键在于解决技术难题、积累技术经验,通过实际项目与场景进行技术论证。

赵志龙

周佃民
刘风刚介绍了首钢股份低碳、绿色、生态化发展的实践,包括建立碳减排推进组织机构、开展EPD发布及SGS认证、建立LCA在线分析及管理平台、应用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及减碳技术、开展极致能效专项行动等,同时表示,未来将着力打造长流程低碳产品专线、制定短流程低碳生产线规划、开发低碳产品。牛琳霞介绍了武钢与城市生态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据介绍,武钢有限生产单元节能环保成效显著,武钢厂区空气质量大幅优于青山区、优于武汉市;武钢有限生产过程产生的中温余热可为居民供热约700万平方米面积,同时通过处理社会废弃物、参与城市环境改造、文化资源与社会共享、文创产业园竣工投运、工业数字化产业园自主运维等实现产城融合华丽蝶变。曾荣良介绍,CIMS®即工业冷端综合治理及智能运维解决方案,综合运用RCCS®强化换热、CRJ®三级深度水处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革新技术,实现工业冷端深度节能、超低排放及智能运维。若钢企采用CIMS冷端深度节能,可实现吨钢发电量增加5千瓦时~10千瓦时。

刘风刚

牛琳霞

曾荣良









颁发报告人证书




论坛最后进行了授旗仪式,由北京金属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邱冬英向下一届论坛的主办单位河北省金属学会主任田国庆传递会旗。

授旗仪式现场
来自全国有关企业、院校的100余人参加了大会。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参观了首钢园,了解新首钢的变迁发展以及钢铁与冬奥融合的价值。

与会嘉宾在会议间隙交流

现场观众认真听讲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