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部分图片由贸促会提供
9月4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下称冶金贸促会)、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全国电炉短流程炼钢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聚焦关系短流程炼钢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未来趋势等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贸促会副会长苏长永,全联冶金商会秘书长贾银松,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剑雄为会议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部长上官方钦、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教授魏光升、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姜周华、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研究所所长杨勇、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宗燕兵、冶金贸促会副秘书长苏步新分别做主旨报告。贺州市政协副主席覃汝胜、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顾颜、梧州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黄艳、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科科长李焕明出席会议。钢协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杨勇主持会议。
苏长永介绍了电炉钢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他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全球和我国钢铁行业形势,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行业层面要有差异化的政策,电炉钢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找准自身定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苏长永
贾银松指出,从市场环境看,电炉短流程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逐渐成熟;从发展规律看,电炉短流程的发展成为大趋势;从政策取向看,绿色低碳政策取向将助力电炉短流程绿色转型发展。他提出,要把握好“四性引领”原则(政策性引领、创新性引领、示范性引领、市场性引领),着力推动电炉短流程产业链协同发展,真正实现新质引领、绿色转型、创新发展。

贾银松
梁剑雄表示,钢铁研究总院作为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的秘书处,同时担任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低碳发展组、低碳技术组组长单位,以及低碳标准组副组长单位,一直致力于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发展研究。近年来,牵头编写了《电炉短流程发展战略研究》,凝练了电炉流程的共性关键技术清单,并针对若干共性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热忱欢迎更多电炉流程企业与钢铁研究总院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电炉流程相关技术的研究、示范与应用。

梁剑雄
主旨报告环节,上官方钦在做《电炉低碳冶炼、极限碳排技术的挑战及机遇》报告时提出,电炉流程是一个典型的“一流两链”系统,通过开发、应用相关低碳技术,未来有望实现近零排放。冯鹤林在《废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中分享了“十四五”时期废钢铁产业的八大主要工作方向,包括推进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全国废钢铁资源调研”“全国冶金渣(钢尾渣)处理及利用”专题调研等。魏光升在《绿色高效智能电炉冶炼技术研究与实践》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电炉高效化、洁净化、智能化冶炼技术,并提出近零碳排电弧炉炼钢技术等三大技术发展趋势。
姜周华在《高品质特殊钢电炉短流程洁净化生产技术》报告中分享了电弧炉炼钢短流程的几点思考,认为其发展取决于3个条件:一是充足且相对廉价的废钢资源;二是价格适当且充足的电力资源;三是电炉炼钢技术的显著进步。杨勇在《全废钢电炉流程高效低成本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中详解了电炉强化冶炼工艺技术、LF炉快速精炼技术、小方坯高效连铸技术等七大关键技术。宗燕兵解读了氢冶金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的10年~15年间需等待氢冶金技术的发展成熟,2035年-2040年再进行我国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的最终决策。苏步新对电炉钢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解读,并提出,短期看,存量电炉的生存是关键,不鼓励大力发展电炉;长期看,只要有效解决铁素资源的限制难题,电炉钢将加速发展。

上官方钦

冯鹤林

魏光升

姜周华

杨勇

宗燕兵

苏步新


主持人李煜、杨勇
当日下午,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顾颜、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缪骏、冶金工业经研中心发展研究处副处长赵磊、安徽富凯特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吴振忠、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瑞、普锐特冶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高级销售经理苗鹏生等6位嘉宾围绕产业发展政策、产品结构调整、直接还原铁等原料供应、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发展大型电炉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该环节由杨勇主持。


顾颜

缪骏

赵磊

吴振忠

王广瑞

苗鹏生

杨勇主持
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黎明、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炼钢部部长干明、用友网络AI废钢判级产品总监赵东伟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赋能电炉炼钢发展方面的实践。

刘黎明

干明

赵东伟
来自电炉钢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嘉宾在会议间隙相互交流


现场观众认真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