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牢记重托齐奋楫 钢铁强国踏新程】“齐心协力建包钢” 肝胆报国驰不息

2024-10-07 10:04:00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情讲到“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将全国人民的记忆拉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艰苦奋斗的年代。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包钢建厂7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坐落在内蒙古包头市的“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庄严恢宏,无声地讲述着70年前党中央决策建设包钢、10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聚集塞北,在茫茫戈壁建设新中国草原钢铁之城的宏伟历史。
  2022年4月12日,一位俊朗的青年曾走进这座展陈馆,站在全国劳模刘志祥老人生前物品展柜前泪洒衣襟。他叫徐光远,清华大学博士后,时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他还有一个身份——刘志祥老人的外孙。
  刘志祥,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5年,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刘志祥调到包钢工作。1959年,为包钢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刘志祥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接待晚宴上,刘志祥与周恩来总理许下一个约定,待包钢建成后,请周总理一定到包钢看一看。1959年10月15日,新中国草原钢城喷涌出第一缕金色铁水,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刘志祥的心愿实现了!国家领导人与劳动模范的约定,成为包钢内外流传至今的佳话。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刘志祥选择到包钢工作时,同时收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时隔半个多世纪,他的外孙徐光远接过梦想的接力棒,“圆梦”清华,并在学成后带着老人的遗愿来到包钢,找寻前沿智能科学在包钢落地生花的契机。一个家庭的梦想,在三代人之间接力传递;建设包钢的梦想,在千千万万建设者手中接续传承。
  “齐心协力建包钢”
  新中国钢铁史的伟大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正是团结奋斗历史经验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见证。
  彼时,千千万万的“刘志祥”,听从党和国家的号令,创造出“平地起高炉,荒漠变钢城”的人间奇迹。时光荏苒七十载,在顽石与炉火的激烈碰撞中,包钢人书写了一部部火红跌宕的中国钢铁科技创新史。我国第一支每米60公斤及75公斤钢轨、第一支轻型薄壁大型工字钢、第一支每米60公斤铌稀土轨、第一支国内最大口径直径426毫米热轧无缝钢管……象征着新中国钢铁力量的重要产品陆续研制成功,开创了一个个中国钢铁工业史的先河。
  一代接着一代干。基于“稀土钢+系列精品钢”产品定位,今天的包钢已形成1750万吨产钢规模,逐步掌握打通钢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密钥。在纵横交错的高铁网,在万众瞩目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中俄东线、陕京四线等输气管道,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观光桥梁,在一汽、东风、海信、美的等知名企业,包钢品牌声名鹊起。
  党和国家决策在内蒙古建设并发展包钢,本身就赋予了包钢稳定边疆、改变民族地区经济面貌的重要使命。包钢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演绎着新时代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美好图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位于大兴安岭东麓,是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人民的聚居地。阿荣旗音河乡猎民新村负责人和村民们常讲起“包钢猎民新村”村名的由来。
  1998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冲毁了维古奇猎民村300多户居民的家园。得知灾情后,包钢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先后捐款90万元,帮助民族兄弟建立起新家园。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民们深深感受到有一种温暖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包钢”。为了牢记这段两地缔结的民族团结友谊,新村庄被命名为“包钢猎民新村”。
  包钢还多次捐赠钱款和专业书籍,帮助阿荣旗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真挚情感在新时代闪耀更大光芒。
  “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争当承担国家使命主力军
  2023年7月28日—30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奖名单揭晓。包钢首席技能大师张文斌带领的团队,历经10余载刻苦研发,一举推动“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雄踞榜首,被评为一等成果。
张文斌大师与团队成员进行技术研讨。(包钢 供图)
  从1934年地质学家何作霖发现白云鄂博矿石中含有稀土元素起,富饶的宝山便向世界打开了稀土的神秘之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稀土产业发展,中国稀土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探寻“点土成金”之法,奠定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基石。
  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包钢一如既往,坚定扛起党中央交付的重大使命,勇当“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
  壮志雄心可以跨越山海,包钢发挥冶炼分离产能世界第一、技术全球领先优势等绝对优势,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基地;加快金属企业提产扩能和兼并重组,成为全国最大稀土金属生产基地;建设面向全国的现代化稀土产品交易中心,为国家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强力支撑保障。包钢还“走出去”开展国外稀土资源合作,最大程度强化稀土原料供应保障能力,增添担当国家使命的信心和底气。
  勇于攀登且善于登峰,包钢推进“稀土+”协同创新,着眼新能源领域开发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潜能。在风电、光伏、水电、硅钢、输氢、耐磨等领域全面布局稀土钢系列新产品,书写稀土新材料大文章,一大批高颜值、高显示度的产品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特质。
  围绕“四个面向”,包钢大力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重大变革,实现高纯稀土氧化物、中重稀土金属、靶材等高端产品批量化生产,开展国防军工、精密装备等领域高端永磁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研发。包钢还自主研发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被工信部评为“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稀土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项收入囊中。
  心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包钢人接续搭建起中国稀土事业的不朽丰碑,书写了自强不息的生动传奇,让中国稀土驰骋于国际赛道、闪耀在世界舞台。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繁花一路歌
  2023年10月17日,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部长戈兰·韦西奇来到中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向中国中车伸出了深化友谊、增进合作的信任之手,中国制造的20辆时速200千米高速动车组将在匈塞铁路上奔驰。
  匈塞铁路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包钢为匈塞铁路量身定制的2.26万吨优质钢轨漂洋过海,助力匈塞两国首都之间的旅程由8小时缩短至3小时。包钢钢轨托起中国动车,全面提升“匈塞效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力量、中国质量、中国品牌。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包钢始终走在前列。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日起,包钢便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撬动。包钢建成稀土钢板材生产体系,升级改造原有生产装备,制造水平实现重大飞越,奔往“一带一路”的包钢快车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加速度。数据显示,10余年间,包钢产品出口国家数量由最初的22个增加至60个;出口“一带一路”钢材量持续攀升,最高年份达到187.74万吨,相比早期实现翻倍增长;出口种类拓展至板、管、轨、线各类产品,自2013年至今,包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钢材已达1400余万吨。
  蒙古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一处耀眼明珠,白国君是包钢矿业驻蒙古国办事处主任,一段亲身经历令他难忘。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饮用水取自于图拉河,由于缺乏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饮水成了大问题。经中蒙两国政府磋商,中方同意无偿援建。作为供货方,包钢在蒙古国创建蒙润公司,员工大多录用当地居民。
  苏赫巴托是蒙润公司的蒙古国员工,家中饲养的牲畜是家庭经济来源之一。苏赫巴托接生马驹时不慎受伤,白国君等包钢驻蒙代表前往他家探望,尽力提供帮助,苏赫巴托一家感动不已。同为员工的敖特根巴雅尔因家人病逝难过不已,蒙润公司送去关心和安慰,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伤心的时光。
  在中国驻蒙企业工作多年,苏赫巴托和敖特根巴雅尔成了半个“中国通”,喜爱中国历史和文化,对企业十分忠诚。他们说,中国企业有着诸多不同,注重理念和创新,拥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魄力和韧劲,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到哪里,“人情味”就传递到哪里。“我们希望中国企业在我们的国家壮大,有更多同胞加入进来。”他们动情地说。山不同、水不同,带着情怀建设“一带一路”,包钢绘制出一幅幅饱蘸温情的动人图画。
  70年强企报国志,天地鉴肝胆报国情。祖国正北方,一座钢铁重镇与新中国同生、同兴。沐浴着新时代光辉的新包钢,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秉承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奋斗精神,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于泓泽 白立新)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