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经纬 报道
今年3月27日,2024年山西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全国首家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半年来,平台已入驻生态企业400多家,上架商品900多件,正为平台参与各方带来日益显著的功能价值,为赋能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煤矿智能化建设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日,在第九届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就该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专访了山西晋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云公司)总经济师刘曦。

图为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界面
以平台为抓手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痛点
“我们认为对于煤矿这种典型的‘苦险脏累’传统行业来说,非常需要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来实现智能化转型。”刘曦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有些地方投入了很多资金开展智能化方面的建设,但是可能‘不好用’。”她举例,比如一个智能化项目建设使用了十几家厂商的产品,系统、数据不能互联互通,操作的准确度、便捷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并且产品的泛化性不足,换一个工作面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以平台为抓手提高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质量,是我们公司成立的初衷。”刘曦介绍,2023年5月份,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随之合资成立了晋云公司,致力于打造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品牌。
“我们公司是平台型企业,职责就是为煤矿智能化建设赋能。”刘曦介绍,晋云公司把这种赋能进一步拆解为三个主要目标:一是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二是降低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本;三是汇聚行业生态,基于山西的资源禀赋,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具体来说,对于煤矿企业,通过规范顶层设计、强化标准认定、适配开发训练,能够为其提供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的无壁垒、可迭代、高价值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人工智能应用少、实用性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帮助煤矿提高智能化建设效果;通过采用阳光透明的价格机制,降低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本。对于生态企业,通过提供必要开发条件帮助其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门槛和研发成本,快速精准生成智能化产品,并实现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将所开发产品在平台应用商城集中上架销售,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和智能化产品销售额。对于山西省,吸引智能化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集聚平台、落户山西,培育形成山西省智能化产业生态集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既提供模型、算力,也搭建交易平台
“我们相当于搭建了一个灶台,邀请所有的厨师来这里炒菜,产出的菜品大家都可以来吃。”刘曦介绍,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核心的全栈式一体化平台,建成了矿山AI大模型平台,能够提供大模型的机器视觉、预测,以及自然语言的能力等。在算力方面,平台建成了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智算平台,是全国首个专属煤炭行业的能源智算中心。
另外,平台正在建设数据要素社区,能够汇聚行业里的场景数据。“山西省煤矿种类相对比较齐全,各类应用场景也比较充分,把这些海量应用场景的数据收集过来并进行标准化治理后,能够提供给人工智能训练开发使用。平台将这些数据、能力开放给智能化产业链里的生态企业,他们便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这些条件来进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刘曦说。
煤炭工业互联网应用商城是该平台的另一大主要构成。“上架的产品全都是智能化建设相关的软、硬件和解决方案。”刘曦表示,这些产品上架前需要做一些适配,即由平台对这些产品做一些基础性的审核把关,比如进行统一的安全漏洞扫描,确保基本的安全底线;测试产品功能是否与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要求相一致、相匹配;检查产品使用的开发框架、开发语言是否具备先进性等。“平台应用商城的商品有不同的分类,可以按照应用场景以及软件、硬件、解决方案等类型进行搜索。上架商品供用户自由选择,平台不做推荐,只做展示和适配的保障。” 她说。
此外,平台还配套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比如为生态企业提供融资赋能服务等。
中立、开放,努力为各方带来价值
“平台始终保持‘运动员’和‘裁判员’身份的完全分离。”刘曦表示,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国资背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社会责任,平台立场中立,本身不参与具体的智能化建设业务,更多的是做行业内资源的整合、标准的牵引,通过赋能的形式提升整体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只要生态企业愿意来适配,我们都是欢迎的。”刘曦表示,平台秉持开放的原则,公开、透明,“无论是全国哪里的生态企业,只要提供的是煤矿所需要的产品,我们都欢迎。煤矿企业来选择产品的时候,选择哪家都可以。”
谈到未来的工作,刘曦介绍,上线半年来,平台主要在根据用户的反馈做一些细节优化,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下一步,平台将在进一步完善服务的同时,努力把数据治理的工作做好。“我们在数据治理方面正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基于平台的定位,后续我们也想在相应的标准制定、标准引领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她说。
“钢铁、化工等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来和我们沟通、交流过,证明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对于平台的借鉴意义,刘曦认为,平台上的产品、技术能够在其他非煤矿山复制,是可以向其他行业延伸的。“平台本身也非常欢迎智能化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来共同合作。现阶段平台产品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的软件领域,未来包括装备和其他可拓展的领域都是可合作的方向。我们的使命是‘汇聚行业生态,赋能智能矿山’,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给平台的各个参与方都带来相应的价值,繁荣生态,实现共赢。”刘曦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