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赵萍 报道
中电协非晶分会供图
“当前,我国非晶粉末产业发展呈现提质提速的特点。未来随着下游各领域产业升级和应用拓展,市场对非晶粉末 的需求量将剧增,预计明年非晶粉末市场需求量翻一番。”12月4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非晶合金材料应用分会(下称中电协非晶分会)秘书长张华在第4届非晶合金粉末应用与发展论坛上做主旨报告时这样表示。

图为张华
会上,张华介绍了国内非晶粉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非晶粉末产业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非晶粉末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张华介绍,非晶粉末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滞损耗,能在高频下保持稳定的磁性能,且在高温、腐蚀性环境和需要长时间服役的场合中均表现良好,不仅适用于高频、大功率器件的制造,还满足下游如电机小型化、轻量化发展需求,更是节能、环保型器件的理想选择,尤其是有助于电力电子器件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与此同时,非晶粉末近年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出现了磁组件、涂层、催化等新兴应用领域。
张华指出,我国非晶粉末产业近3年来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4方面。一是产业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国内高校在非晶粉末方面的相关课题组超30家,产学研合作超18家;超50%非晶粉末生产企业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科研人员。二是企业投资热情高涨。2023年国内新上非晶粉末产线6条,产能约为3000吨。据中电协非晶分会调研,目前有超15家企业拟新上非晶粉末项目。三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高性能球形非晶、纳米晶粉末入选《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等。四是专利数量稳步增加。截至目前,2022年—2024年有关非晶粉末制备方法、磁粉芯、涂层粉、复合材料等相关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看,我国非晶粉末当前发展呈现4大特点。”张华介绍,一是增长速度平稳有序。随着绿色电网、智能电网、新能源、大数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非晶粉末的消费量逐年增长。今年产量预计较去年增长20%,价格增长10%。
二是行业竞争开始显现。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导致低端竞争尤为激烈,高端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张华特别提醒道,企业间投资热形成,需要警惕未来“内卷”加重趋势,可能出现“投产即停产”情况。
三是非晶粉末质量明显提升。随着企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高,非晶粉末“技术含量”增加,已有部分批次产品供应高端电感企业,并有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高端粉末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张华指出,虽然国内非晶合金粉末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高端领域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于非晶粉末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张华表示,一是国内非晶粉末市场刚起步,容量大,附加值高,发展空间巨大,且国内外市场都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二是我国在非晶合金领域起步较晚,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有较大发展空间。三是无论是粉末的制备还是器件的成形,国内均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和工艺,为未来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对此,张华建议非晶粉末产业下一步要从以下4方面发力。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从原材料、制备工艺、下游客户端、前沿产业发展等全产业链的角度协同发展,尤其是要关注下游客户新品研发方向和需求趋势。二是研发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是非晶合金软磁粉末的生命线。要加大工艺研发力度,努力解决不同批次、不同时间制备的非晶合金软磁粉末性能离散性大问题,减少特别筛选环节。三是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在引进海外先进装备、技术和工艺的同时,培育、拓展海外市场,“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手抓。四是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企业要保持高度市场敏锐性,主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大潮,提高非晶合金粉末产业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