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图片由上海钢联提供
12月5日—7日,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市召开。

大会现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原中铝集团董事长葛红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等发表主题演讲。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等发表致辞。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拥军,上海钢联副总裁任竹倩分别主持上午、下午的会议。

姜维
姜维在题为《坚持科技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提出,科技进步是中国钢铁工业由小变大到强的核心要素,也是应对当前行业下行的关键一招。他分析道,科技创新解决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的“缺钢少铁”问题,并使中国钢铁工业以世界上最具性价比的钢铁产品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撑了中国的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地位。他表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推进,中国钢铁国内表观消费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3年下降,今年仍将保持下降态势,减量发展趋势已形成,但我国人均钢铁积蓄量、人均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大的钢铁需求国、生产国。他强调,进入减量发展新阶段,钢铁企业要摒弃“卷”增量、摊薄成本的传统价格竞争模式,而是要“卷”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更优服务的“竞合”经营之道。同时,行业龙头企业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中小企业积极响应,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共同维护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葛红林出席会议

余斌出席会议

罗俊杰
罗俊杰在题为《制造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2024年,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生产端有效恢复,产销稳中向好;二是对外贸易稳中有进,表现好于预期;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高位放缓,主要行业大类投资出现明显调整。他预计,2025年,我国机械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5%左右。

朱军红
朱军红在致辞中介绍,20世纪70年代,欧洲、日本都曾经历过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企业普遍亏损,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减量发展政策,严格限制和削减钢铁产能,并实施产量控制。这些经验值得我国钢铁行业借鉴,关键是要认清减产是走出当前困境的唯一途径。他强调,解决之道在供给侧,而不能寄希望于需求侧的突然回升。

徐高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题为《2025全球经济格局演变及大类资产展望》的主题演讲中提出,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约为6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此影响,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难有大幅提升。他认为,要调节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和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同时,要继续依赖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地产)维持经济平稳。

汪建华
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题为《2025中国钢材市场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分析道,2025年,宏观层面,全球经济仍将保持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拖累中国经济的房地产行业仍有可能成为制约2025年经济增长及钢铁需求释放的重要领域,预计2025年房地产用钢或出现2000万吨左右的降幅。原料方面,2025年铁矿石均价或回落至95美元/吨以下。

余威
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威在题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需求侧增长中抓住新机遇》的主题演讲中介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期,消费结构变化带动了供给结构加快转型。目前,钢铁企业面临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由普通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的局面,要避免以价换量的“内卷”,通过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综合能力,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李刚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2024年度轮值会长、华南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刚在题为《钢贸企业在市场危机中的应对策略》的主题演讲中对行业、企业稳定运行提出建议,一要有定位和战略选择;二要通过制定规划来指导短期、中期、长期企业运行;三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四要提供差异化服务;五要加强供应链管理;六要加强风险管控;七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八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榜单发布现场
会议发布了“2023—2024年度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EDIS)”榜单、“2024钢铁行业低碳践行者—绿色低碳卓越企业”榜单、“2024钢铁行业低碳践行者—绿色低碳先锋企业”榜单。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会上,上海钢联与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同期举行了“用钢新趋势与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钢材市场挑战与机会”圆桌对话。

李拥军主持会议

任竹倩主持会议

大会现场
来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及相关战略合作伙伴等30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