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12月12日,中国冶金报社一行赴河钢石钢参观调研,围绕行业形势、企业发展战略、宣传报道等话题,与河钢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永建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黄永建对中国冶金报社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河钢石钢的发展情况。他提到,河钢石钢始建于1957年,上世纪90年代由普钢向特钢转型,现已成为河钢集团特钢板块的标志性企业,也是京津冀唯一的专业化特钢棒材生产企业。今年以来,面对市场挑战,河钢石钢认真贯彻落实集团部署要求,围绕高盈利目标,持续把新区装备工艺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黄永建总结了七点企业发展战略:一是充分发挥区位调整后的装备和工艺优势,打造与长流程相比的成本比较优势;二是强化质量理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三是重视市场营销,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四是实施智能制造和模型化生产,降低成本;五是聚焦管理重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六是发挥电炉绿钢优势,拓展国际市场;七是围绕高盈利,发挥国企党建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表示,目前河钢石钢不仅在装备和工艺上具有后发优势,还在绿色环保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未来将充分发挥绿色低碳短流程特钢优势,建设最具竞争力特钢强企。

范铁军对河钢石钢的发展战略表示高度认同。他说,当前钢铁行业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状态:一是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二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呈现“减量、调整、提升、开放”等发展特点;三是企业进入转型升级期,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河钢石钢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形势,利用区位调整的时机积极推动装备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性。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5点建议:一是从关注市场转向关注客户,二是从关注品种转向关注规格,三是从差异化转向专业化,四是从关注品质到关注品牌,五是从关注分类到关注分级。
范铁军表示,河钢集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实施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调整,加快推动“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在改革创新、绿色低碳、国际化发展等领域的示范做法走在了行业前列,走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此,中国冶金报社成立报道组,深入河钢集团主要子(分)公司,对其在实践中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深入报道。河钢石钢是全球特钢企业智能制造的典范,是国内钢铁长流程转短流程的典范,是城市钢厂成功搬迁的典范,是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性的典范,是带动资源枯竭区域产业转型的典范,其高质量发展实践将为整个钢铁行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黄永建感谢中国冶金报社对河钢石钢的关注和支持。他表示,河钢石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内涵。未来,希望双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河钢石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高士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彭绍峰,运营管理部部长王国营,发展建设部副部长杨卓,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佳慧,党委宣传部四级专家王荣熠,技术中心技术部碳管理流程一级业务主管侯子龙,党委宣传部一级业务主管高益芳;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兼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晓莉,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兼钢铁部主任刘加军,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苏亚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兼新媒体部主任徐可可,特约通讯员蓝义高参加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前,中国冶金报社一行观看了河钢石钢宣传片,参观了展厅、技术中心、精品银亮线、轧钢厂小棒线、水处理中心、智能仓库。

图为参观企业展厅

图为参观精品银亮线

图为参观水处理中心

图为参观辅料备件智能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