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环保绩效A级钢企+4A级永联景区!永钢: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2024-12-31 17:39:00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徐可可 通讯员 苟新超 报道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2024年度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价A级企业名单》,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钢)继2022年全省首家通过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后,再次首批获评环保绩效A级“长流程钢铁”企业。由此,永钢与一河毗邻的4A级永联景区构成“碧波塔影,田园钢城”环保“5A”工厂,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今年是永钢四十周年厂庆。40年前,1984年永联村自筹资金30万元起家创办的“沙洲县永联轧钢厂”,走上了工农互补、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40年来,永联、永钢始终坚持“共建共享”、“既达国标,更达民标”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产城融合发展。此次获评A级企业,是永钢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不仅证明了永钢在环保绩效方面的卓越表现,也展示了永钢在推动工业与农业农村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两大“法宝”构建“5A”工厂基石
  永钢环保绩效A级企业与永联4A级旅游景区的协同,共同构成了“5A”工厂的基本内涵。“5A”工厂的背后,是永钢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高效、环保的管理模式,为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何以“5A”?关键在于两大“法宝”:一是永钢实施的“气、水、固、管、园”五维一体、协同治理的环保绩效A级企业管理体系,二是永钢独具特色的“331554”工作法。
  在“气”方面,永钢发力超低排放。
  10年前,2014年,也是《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发布前5年,永钢投资7亿元,建设了国内最先进,也是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超前实现了烧结烟气“五脱”——脱硫、脱硝、脱二噁英、脱重金属和除尘,率先实现了烧结工序有组织超低排放。综合脱硫效率在99%以上,不产生脱硫灰,产出的副产品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98%浓硫酸。10年间,永钢持续自主攻关迭代升级,形成了专利28项,技术诀窍126项,在排放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将治理成本控制在12元/吨矿的行业最佳实绩。
  此外,永钢还率先引进烟气治理的引领性技术,采用预处理+水解+活性炭脱硫一体化工艺,建成处理量30万Nm3/h的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具备加热炉排放烟气SO2<35mg/m3的处理能力,全年可脱除二氧化硫423吨。创新性地在加压机出口设置了净化装置调节阀,动态调整净煤气和原煤气的比例,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做到能效指标最优,日常消耗成本约0.0036元/Nm3,是行业内运行成本最低的一套高炉煤气精脱硫装置。
  在“水”方面,永钢勇当“水效领跑者”。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永钢强化节水管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配备深度处理装置,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建立工业用水智能管控平台,从取水、用水到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进行全周期闭环管理,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9.06%,在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南方地区,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获评国家级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2019年6月5日,第48个世界环境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率领检查组来到永钢集团污水处理厂检查,对永钢的绿色发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在“固”方面,永钢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为实现固废不出厂、资源循环利用,永钢成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钢渣、冶金尘泥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助力产业链循环发展,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评定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在2018年,永钢投资5000万元引入钢渣3D打印生产线,将钢铁冶炼产生的固废钢渣,通过热焖、筛选、精磨等工序,经合理地配比相关辅料后,形成打印所使用的“油墨”,可以打印出硬度不低于传统混凝土硬度的成品,有效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同时,更满足了绿色环保要求。目前,3D打印的生态厕所、公交站台、景观绿化墙等已被广泛应用,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张家港湾”也应用了永钢集团3D打印的产品。
  在2019年,永钢投资3.41亿元建设了年处理25万吨的冶金尘泥项目,在全国首次采用“水洗+转底炉”复合工艺回收高氯高锌冶金尘泥,消除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资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还可用于发电,每年可产生约2亿元经济价值,实现了冶金尘泥无害化和铁锌固废资源化利用。
  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内的多家政府部门密集调研永钢,为其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经验。
  在“管”方面,永钢不断探索、优化数智管理。
  在管理层面上,永钢不断探索、优化,建立健全内部管控制度,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输配、消耗和处理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运营。通过智慧能源平台和超低一体化平台,将20项节能减排制度文件,落实到全员管理。智慧能源平台将394台运行操作标准转化为数字化逻辑,实现750个监控数据点位的线上监测;管控治一体化平台对厂区2892个点位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偏差数据分级推送、快速响应,将事后管理转化为过程和事前管控。
  在“园”方面,永钢着力打造园林工厂。
  早在2007年,永钢集团已对厂区环境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与改造,将厂区周边500米内的土地建成苗木基地和经济园林,厂区绿化面积近50万m2,全域总绿化面积达5000余亩。2012年永钢集团“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荣获江苏省工业旅游区荣誉,并支撑永联景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永钢“花园工厂”的打造与永联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共建共融”。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环保意识,永钢在现场污染源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园林工厂”风貌提升,倡导全员改善,按照“河道变湿地、车间变花园、厂区变景区”的思路,努力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碧波塔影,田园钢城”。累计建绿、增绿290.28万m2,厂区绿化覆盖率达37.7%,固碳4354吨/年。如今,企业绿树环绕,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生态化,喜鹊、斑鸠、白鹭等野生鸟类也来这里安家落户。前段时间,原料场员工在厂区绿化中发现了一只蜂鸟,发在同事圈引起热议。
  除了五维一体的管理体系外,永钢还创建了独具特色“331554”工作法。
  近年来,永钢围绕绩效A级、持续超低的目标,总结创建了环保“331554”工作法,具体来说,“三个视角”、“三条主线”、“一个目标”、“数据五看”、“项目五问”、“四级联查”。
  “三个视角”是指看行业标准要求、看对手最佳实践、看自己精益运营,找到环保工作的着力点。
  “三条主线”是指环保设施运管、环保体系健全、平台数据应用,勾勒出环保工作的脉络。
  “一个目标”是指绩效A级、持续超低。
  “数据五看”是指看登陆频次、看设备在线、看数据真伪、看问题闭环、看改善价值,应用平台数据管控。
  “项目五问”是指项目是否必要、技术是否可行、投资如何节约、工期如何控制、风险如何管控,避免环保技改项目盲目上马。
  “四级联查”是指分厂车间级检查、总厂/事业部级检查、公司专业部门级检查、外部专家级检查,压实环保属地网格化责任制。
  三个“密码”打造工业与农业农村和谐共融绿色典范
  永钢的绿色发展不仅彰显了企业对绿色环保的坚定执着,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活实践。2022年,永联、永钢“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全链赋能乡村振兴项目”荣获第7届中国工业大奖,为工业与农业农村和谐共生提供了现实范本。
  理念超前、行动自觉、共建共享是永联与永钢打造工业与农业和谐共融绿色典范的关键密码。
  理念超前。永卓控股董事局主席吴耀芳经常说:“环保工作,不仅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既达国标,更达民标”已成为永钢集团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永钢人保护家乡水土的乡愁情节和底层逻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在永钢,“文化自觉”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企业环保工作的灵魂、关键和基石。
  行动自觉。在环保理念的引导下,永钢环保始终坚持舍得投资、适度超前的原则。十八大以来,已累计投资近100亿,共实施了200多个环保项目,从水、气、声、渣等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永钢认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不是单纯的“投入”,还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回报。事实证明,永钢适度超前的投资不仅给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还助力了地方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所在地永联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4A旅游景区”,在全国60多万行政村中上缴税收、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三。
  共建共享。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听取永联村党委书记、永卓控股董事局副主席吴惠芳的汇报后,殷切嘱托:“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如今,在永联10.5平方公里土地上,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标准化高效农田、400亩果蔬基地、100亩特种水产养殖场,与1000万吨绿色清洁钢铁制造基地和谐共存,生产出的永联大米和联峰钢材都是远销海外的优质产品,展现出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农村现代画”。
  永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实践探索,不仅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也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永钢管理层保护环境的意识、舍得投资的做法、共建共享的理念是可复制的,永钢人勤奋实干、开拓争先的精神是可复制的,企业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是可复制的。
  展望钢铁行业未来,绿色发展势在必行。永钢将继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同时秉承高站位、高起点原则,持续推进超低排放常态化管理,保持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力争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者。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