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左右——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定格在了这一数字。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从2023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连续3年把GDP增速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释放出哪些信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多重困难、挑战,我们加力实施存量政策,适时优化宏观调控,积极有效应对。特别是坚决贯彻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既促进了全年目标实现,又为今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是什么样的“不平凡”换来了经济发展良好基础?
过去一年,向外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摩擦频发,针对我国的打压、遏制加剧;向内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成为此前各界关心的焦点。
答案是肯定的。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年度“成绩单”:202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经济总量首超130万亿元……这不仅意味着我们顺利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而且经济“家底”变得更加殷实,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挑战之巨、困难之重,可想而知,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把今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科学研判和积极进取的导向,不仅符合我国经济潜在的增长水平,也体现了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务实态度。
定在5%左右,既有发展空间,又有支撑韧性。2024年,我国经济克服了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了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又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定在5%左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客观上,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挑战,在发展中破解各种矛盾问题,达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况且,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的背景下,更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论英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目标已定,蓝图何以成现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好今年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5%左右的增速预期目标,我们信心强、底气足。2025年,“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没有变,“时”与“势”依然占优,这是我们的信心与底气。
实现5%左右的增速预期目标,我们方向明、工具足。围绕GDP增长5%左右等一系列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等政策取向,提出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等主要工作任务,宏观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
这些重点任务兼顾了需求与供给,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针对当务之急,又布局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爬坡过坎的重要方向。
“要登绝顶莫辞劳”。实现5%左右的增速预期目标,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关键时期、关键一年!相信,我国经济必将交出更加振奋人心的发展成绩单!(贾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