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
记者 刘经纬 樊三彩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住房相关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3个提问。城市更新、稳楼市、“好房子”,每一项都关系未来的钢需。

图为倪虹
城市更新: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
倪虹介绍,从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
他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住建部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有三类。
第一类是民生类项目。一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第二类是发展类项目。一是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植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建设活力街区。三是保护、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推动活化利用。
第三类是安全类项目。一是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二是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聚焦消除城市的严重易涝积水点,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努力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等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

图为记者会现场
稳楼市: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倪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住楼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
一是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二是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继续扩大改造规模;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让城中村的居民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实现早入住、早安居,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存量的商品房。
三是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权。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四是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住房需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图为媒体聚焦记者会
“好房子”: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推动 “好房子”建设
倪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建部将重点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立标准。住建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
二是强科技。一方面,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
三是抓项目。举办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设计出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倪虹表示,希望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好房子”、参与建设“好房子”。“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应当看到,建设‘好房子’将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以后的企业竞争,拼的是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谁能抓住这次转型的好机会,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更好的未来。”倪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