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王志 报道
李昊天 摄影
7月28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加压电渣重熔高氮不锈钢用氮化硅颗粒》《加压电渣重熔高氮不锈钢用预熔渣》《等离子熔分电炉工艺和设备指南》三项团体标准启动会。本次会议以“聚焦特钢团标启动 共话技术标准升级”为主题,汇聚众多专家学者、特钢企业、下游用户及特冶装备制造企业质量标准的领导专家,共同为特钢行业团体标准建设出谋划策,会议旨在以高标准引领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国家标准化战略、推动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

图为会场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肖邦国、特钢协会秘书长特钢协会团标委主任刘建军、东北大学教授姜周华、特钢协会副秘书长赵发忠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东北大学、冶金规划院、抚顺特钢、大冶特钢、长城特钢、天马轴承集团、鞍钢集团研究院、宝武集团环境资源公司、沈阳华盛冶金技术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标准参编单位的代表,共同出席了会议。赵发忠主持了会议。

图为王文金
王文金首先致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这一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在当今时代,标准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此次特钢团体标准的启动,正是我们对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
王文金指出,特钢是“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更是先进制造业的“粮食”。特钢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对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培育发展释放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他提到,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标准化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团体标准。此次三项团体标准的启动,正是贯彻国家要求,将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市场响应快、适配新产品新技术优势,加快特钢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以实际行动推动特钢行业在高标准引领下迈向新高度。

图为肖邦国
肖邦国介绍了冶金规划院 “一体两翼” 的业务架构,其中“标准认证”是重要一翼,特钢协会等多家协会、不锈钢及特种合金创新联盟团体标准的秘书处设于此。他表示,规划院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好特钢行业,与特钢协会等单位密切配合,全力支持做好特钢团体标准工作。

图为刘建军
刘建军在致辞中对特钢协会团标委秘书处的工作给予肯定。特钢协会团标委制定的团体标准在全国团标组织中活跃度名列前茅,多项团标获评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多项团体标准案例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秀团标示范文集。在钢铁类团标中位列第一,树立了“团体标准看特钢”的标杆。他强调,团体标准是行业治理的“硬约束”、产业链协同的“通用语”、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以及“双碳”战略的“施工图”。对于此次启动的三项团体标准,他希望参编单位与特钢协会团标委秘书处通力合作,突出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引领性,按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任务,打造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标杆标准。

图为赵发忠
会议主持人赵发忠表示,本次启动会涉及的 3个项目均属特种冶金领域,是高质量特钢不锈钢等合金钢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关键支撑。当前特冶装备技术仍存在短板和“卡脖子”难题,东北大学姜周华教授团队牵头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构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通过协同攻关破解了电渣特冶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对推动特钢行业特冶技术进步发挥了引领作用。高质量的团体标准既是规范行业秩序的“标尺”,更是引领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引擎”。希望团标项目组汲取专家智慧,在前一段工作取得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安排好下一步工作,以更高标准打磨细节,以更务实举措推进工作,让标准成为驱动特钢行业进步的“金钥匙”。
会上,姜周华教授作了三项团体标准的报告。他表示,高氮不锈钢具备优异性能,加压电渣重熔是生产高品质高氮不锈钢的成熟方法,相关氮化硅颗粒和预熔渣的国产化势在必行。亟需通过制定标准引领发展。
姜周华表示,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高质量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等离子体熔分电炉工艺作为冶金固废处理的转底炉和氢基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下游工序的熔分技术的代表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解决钢铁行业碳排放高和产品高质化的有效工艺。然而,前两个标准涉及的产品国外基本形成了共性技术体系,国内的技术呈现碎片化特征,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准则。对于等离子熔分电炉设备在国内外均处于研发阶段,选型缺乏规范、工艺不太成熟,需要制订发展指南标准来引领工艺和设备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也有利于国产设备品牌化。
在会议座谈研讨环节,王文金会长与姜周华教授作了重点发言,为与会代表带来深刻启迪。特钢协会团标委秘书长霍咚梅代表特钢团标委,介绍了3项团标的工作计划。随后,与会代表围绕“聚焦特钢团标启动 共话技术标准升级”主题展开研讨,针对3个团标项目积极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为标准的完善筑牢了基础。大家一致认为,特钢协会推进特钢团标建设,正是抓住了特钢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特钢协会领导在会议总结时,要求各标准编制项目组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任务,确保目标如期完成;同时呼吁各方扎实做好团标工作,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