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高志永正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朱少冉 摄)
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朱少冉
“小高,张宣高科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业务流程和系统配置出现了报错,这个怎么处理呢?”
“高哥,新开发的原燃料统计报表分类匹配功能总是有延时,这可怎么解决呀?”
……
1月29日,在河钢宣钢钢源公司信息技术开发部,软件开发组组长高志永听到上述反馈后,二话不说,立即开始认真查看数据、梳理程序,软件开发问题迅速迎刃而解。在同事们的眼里,高志永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软件开发“大拿”。
该公司信息技术开发部软件开发组是一个有着11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班组,别看人数不多,却肩负着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及新系统开发工作。身为开发组的带头人,小到一个过磅数据,大到年度销售结算,简单如一个标牌打印程序,繁琐至四级ERP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升级,高志永都了如指掌。不善言辞的他总是以实际行动带领组员主动学习、提升技术、解决制约生产稳定顺行的难题。
在2020年第4季度,河钢宣钢张宣高科线材制品深加工产线提出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要求在2020年底投产前完成系统开发工作。面对系统开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高志永认真研究钢绞线的酸洗和拉丝工序要点,结合其生产执行程序,反复与生产系统沟通,细致做好系统流程、模块、界面、操作等设计工作,并根据班组成员的个人业务优势与技术能力,合理安排开发任务。
在及时跟进开发进度的同时,高志永还要负责最核心的系统程序编写工作。每当组员有问题咨询时,他总是有又好又快的解决办法。2020年12月底,张宣高科线材制品深加工产线如期投产。看着产线生产稳定顺行,高志永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今年1月份,根据新的生产需求,他又投入到紧张的信息化系统功能优化中。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高志永注重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他创新工作方法,精益工作流程,使数据难题迎刃而解。
焦化产量数据核对是河钢宣钢铁焦工序生产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数据核查的难点。看着负责数据核对的同事们每天一大早就要进行远程数据核对,高志永心想能否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这一难题。为此,他深入了解了数据核查工序与数据关联规律,研究了大量采集数据,经过1个月的努力,成功开发出焦化产量对数辅助程序。技术人员只需将焦化料斗秤产量报表中的全天机尾合计数填入文本框中,再点击验证,便可轻松知晓差异量及数据正常情况,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核对准确性。被数据“解放”的同事们纷纷向高志永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标牌打印辅助程序、检斤数据自动统计小程序……
“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信息化领域刻苦钻研,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高志永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冶金报》(2021年2月3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