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军 孟祥林 通讯员 杨子昂
鞍钢集团攀钢下属的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四川鸿舰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冶金设备制造修理企业,也是攀枝花市机械制造领域的元老级单位。市场化改革以前,由于机制僵化、业务单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多年陷入困境。近年来,四川鸿舰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和鞍钢党委关于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加速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机制变革,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盈利。
改活机制 推行“准事业部制”
四川鸿舰公司针对机制僵化、生产经营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现状,按照“还原市场、缩短流程、放权经营、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以利润为导向的“准事业部制”管控模式,实施“放权与共担”的责、权、利相匹配的授权经营模式,成立10个分公司,全面签订基层分公司契约化自主经营承包协议,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
“准事业部制”变革促使四川鸿舰公司各分公司树立起“指标为王”的工作理念,推动了市场化生产经营承包机制,“等、靠、要”或者“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经营思想迅速改变。
铁路物流分公司主要负责四川鸿舰公司库房管理、内部货物倒运和装车发货等工作,是纯辅助性单位,职工收入低,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机制变革后,面对指标,该分公司压力倍增。出路在哪里?市场在哪里?该分公司解放思想,积极跑市场、找商机。经过调研,发现了周边企业铁精矿外发困难的商机,大胆提出“面向市场、转换职能”的发展思路,利用厂区现有铁路与主干道接通的有利条件,开拓铁路物流业务市场,生存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次年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四川鸿舰公司大力精简机构,从两级机关“开刀”,推行机关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人员由350人压缩到160人,压缩幅度为54%;各部门职工从17人压缩到9人,压缩幅度为47%。取消工段机构设置,设立作业大班,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后一同承担具体作业任务。同时,该公司推行市场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操作岗位实行岗效制,管理岗位实行岗薪制,工程技术岗位实行晋升制,两级机关人员收入与公司经济指标、部门主要刚性指标等挂钩。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要求,对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重奖。该公司的铁路物流、轧球生产线、柔性加工单元等项目因创效显著,分别对有功人员和集体给予5万元~10万元的现金奖励,提高了职工的创效积极性。如今,该公司全员货币劳动生产率由每人每年的30.06万元提高至48.82万元,增幅为62.4%。
提高效率 推动数字化转型
四川鸿舰公司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成立智能制造项目部,在传统产业的备件加工、结构件焊接、激光切割等领域,着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提高自动化水平。
该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套抓举力为24千克的柔性加工单元以及实施的智能机器人项目,促使其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显著增强。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4项,新产品研发设计实现产值1.5亿元,科技创效累计3270万元,为市场化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让四川鸿舰公司所有职工尝到了甜头,公司闯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生产经营新路,实现了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中国冶金报》(2021年5月19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