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提出的背景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制造业来看,服务型制造是现代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向。2015年5月,国务院在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促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此后,政府支持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相继出台《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等系列文件,各省(市)也先后发布服务型制造配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
从钢铁行业来看,服务型制造是钢铁企业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建设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实施,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将由单纯“产品”需求向“产品+服务”需求转变。在钢铁领域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对企业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转型升级,是三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钢集团于2011年至2015年期间,率先迈出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步伐,获评2017年福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但随着钢铁行业调控政策的持续加码,继续做大钢铁主业之路受限,且各行各业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服务型制造转型之路,需迈出更大步伐。
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供应链管理、生产性金融服务、发展工业旅游”为服务型制造发展创新模式,基于此,三钢集团进一步探索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发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成果内涵
1.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
一是拓展“多用户+多类型”供应链交易新业务模式。三钢集团立足于已构筑的钢铁生态圈优势,通过平台不断聚集的各方产业链资源,为各类型用户实现聚合交易。为供应商、经销商、钢铁制造企业、终端用户等各类型用户,通过“云链采销”和“云链直销”等交易模式,提供多品类采销服务。
二是搭建供应链“自营+联营”智慧物流仓储体系。在物流方面,打造“双向”物流精品路线,基于自有的物流体系,吸入社会运力,取得“网络货运”资质上线运营,打造区域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货运平台。在仓储方面,构建多基地可拓展的“云仓”体系,实现实时动态监管。以省内自有物流园区、钢材仓库为基础,打造自营物联网监管仓,同步拓展外部合作仓储机构,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打造智能仓储。
三是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三钢集团基于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线下服务能力,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和资源共享。以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基础,通过采集、清洗、挖掘三钢生产系统、财务系统、云商系统的数据,整合外部相关数据,逐步实现市场、生产、物流调度、信用分析等大数据应用体系,成为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资源集成者和组织者,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2.生产性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务模式创新。三钢集团推出全国钢铁行业独创的3种灵活可控的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务新模式,即“云链货融”、“云链控融”、“云链保融”。该模式以钢铁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体,在充分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便捷、高效、安全地解决行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是构建基于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风控模式创新。三钢集团作为钢铁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自建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创新性地搭建了可应用于风险管控的云仓环境,独创以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主体的风控模型。通过平台大数据掌握价格波动,实现“智能盯市、动态质押”,即风险度实时精算、风险自动预警、即时补仓或回购平仓,有效解决传统银行体系监管难的问题。
三是“银企直连”资金管理方式创新。三钢集团基于已有典当等类金融牌照,拓展无需自持牌照的金融服务合作方式——“银企直连”,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资金等多渠道资金来源,建立从供应端至销售端客户全覆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3.工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福建省《服务型制造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加强工业旅游品牌宣传,展示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成就和先进工艺、新模式新业态。三钢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形成了集公益性和效益性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保护历史文物,续写万寿岩遗址保护新篇章。万寿岩曾是三钢石灰石生产与供应基地,后经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为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近年来,三钢集团续写万寿岩遗址保护新篇章,创建三钢万寿岩学院,打造福建国资委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训教育基地,促进文旅融合,带动万寿岩片区产业发展。该项目已入选三明市2022年重大社会民生项目,树立了践行总书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典范。
二是宣扬工业文化,彰显国企社会担当。作为福建省第一家钢铁企业、三明市唯一一家坚守主业并持续发展壮大的大型老国有工业企业,三钢集团将原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建设“两馆”——1958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展现国企“大责任”的社会担当。该项目列入三明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重大项目,打造成三明市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三是发展新型业态,形成“公益+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三钢集团以现有的工业旅游景区为载体,开展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拓展文旅产业品牌价值,探索“公益+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此外,打造线上平台,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
三、创新成果的实施
(一)总体设计:搭建“双业态”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框架
三钢集团探索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钢铁产业新业态——“钢铁生态”,并拓展服务型制造新外延,发展“文旅业态”,构建服务型制造“双业态”。

图1 “双业态”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框架
服务型制造发展策略:“以点带面、以点融面、以点拓面”。以解决钢铁产业链各参与方的痛点为抓手推出新业务,带动服务型业务辐射面,并与已有业务融合发展,持续拓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二)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打造“钢铁生态”
围绕打造钢铁产业新业态——“钢铁生态”,设立服务型制造项目公司——云商公司,以该公司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图2 “钢铁生态”发展路
“钢铁生态”发展路径:以解决钢铁产业链各参与方痛点为抓手,构建钢铁产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而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集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并通过平台数据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实时掌控,带动拓展生产性金融服务,畅通资金链循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资源集成者和组织者,构建平台生态(如图2所示)。
1.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
(1)拓展“多用户+多类型”供应链交易新业务模式
立足于已构筑的钢铁生态圈优势,通过平台不断聚集的各方产业链资源,为各类型用户实现聚合交易。通过“云链采销”和“云链直销”等交易模式,提供多品类采销服务。
(2)搭建供应链“自营+联营”智慧物流仓储体系
搭建“自营+联营”物流体系。一是优化物流配送网路布局,打造“双向”物流精品路线。二是基于自有的物流公司与物流车队,吸入社会运力,打造区域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货运平台。
搭建“自营+联营”仓储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多基地可拓展的“云仓”体系平台,实现实时动态监管。二是设立物联网监管仓,实现仓库和货物的7*24小时动态监测。三是以省内自有物流园区、钢材仓库为基础,同步拓展外部合作仓储机构,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
(3)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基于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线下服务能力,以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基础,通过采集、清洗、挖掘三钢生产系统、财务系统、云商系统的数据,整合外部相关数据,逐步实现市场、生产、物流调度、信用分析等大数据应用体系,成为钢铁行业供应链的资源集成者和组织者,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2.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
(1)推出生产性金融服务新业务模式
推出钢铁行业3种灵活可控的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务新模式,即“云链货融”、“云链控融”、“云链保融”。该模式以钢铁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体,在充分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快速、高效、安全地解决行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构建基于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风控模式
利用钢铁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对产品、市场、渠道熟悉的优势,自建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搭建可应用于风险管控的云仓环境,通过平台数据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实时掌控,构建以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主体的风控模型,实现“智能盯市、动态质押”。
(3)拓展“银企直连”资金管理方式
基于已有典当等类金融牌照,拓展无需自持牌照的金融服务合作方式——“银企直连”,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平台数据接口联接各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立安全、高效、可追踪的信息交互渠道,通过企业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资金等多渠道资金来源,建立从供应端至销售端客户全覆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三)服务型制造新外延:拓展“文旅业态”
围绕打造“文旅业态”,设立文旅产业项目公司——文旅公司,以该公司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探索服务型制造新外延。

图3 “文旅业态”发展路径
“文旅业态”发展路径:保护历史文物,创建万寿岩学院;宣扬工业文化,建设“两馆”;开展三钢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并以此为基础,持续拓展文旅产业品牌价值,探索“公益+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此外,打造文旅线上平台,将旅游、特产、住宿、餐饮、文创、康养等业务全部纳入线上平台,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如图3所示)。
1.保护历史文物,创建万寿岩学院
1999年,考古学家在万寿岩进行考古研究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2000年,习总书记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批示。随后,三钢集团立即停止了万寿岩石灰石的开采。为了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打造成福建国资委践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训教育基地,培育文旅产业增长点的定位,同时为了做好三钢原石灰石生产厂的退出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三钢决定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三钢万寿岩学院。
2.宣扬工业文化,建设“两馆”
三钢集团将70年代的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建设“两馆”——1958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
1958工业记忆馆。展示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发展壮大成为福建省工业基地的历程。馆内设置了钢铁冶炼仿真体验区,以仿真体验的形式展示铁矿石“百炼成钢”的全过程。
安全教育体验馆。设置居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业安全、4D灾难体验中心五个体验区,利用VR、4D、红外探测等技术形式,通过实景模拟、交互式体验等模式,提高体验者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公益+效益”双统一模式
以现有的工业旅游景区为载体,开展三钢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型文旅业态。
依托三钢万寿岩学院拓展康养、培训、文创、农特产品等业务,打造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建设1958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提升旅游过程的互动体验性。开展三钢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建立集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等“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成为三明城市的新名片。
同步树立三钢文旅品牌。做大做强闽光西点品牌;建设城市体验厅,强化市场运营运作,并与其他品牌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全面树立了闽光文旅产业的品牌形象。
此外,设计开发“闽逛逛”APP、“闽光云生活”,打造文旅线上销售平台,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革新与线上自媒体等运营业务,形成新型文旅融合发展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