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座谈会感言
殷瑞钰
2021年6月21日
香山饭店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过100年的英勇奋斗,使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成功地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崛起为全面实现小康的、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国家,可谓沧桑巨变、艰苦卓绝;这在历史上是无先例可循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实现。

图为殷瑞钰
我出生在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沦陷,外族欺凌,在党的领导下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继而,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康庄大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期,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东方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新冠疫情,在这样严峻的条件下,同时又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100年的伟大征程证明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在我80多年的漫长生涯中,经历了新、旧社会的对比,经历了外族入侵、家乡沦陷,经历过旧中国的“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苦难,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和不断发展、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党的教育、培养,逐步成长起来。
回想起来,如果不是解放,我是不可能上大学的。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实行免费上大学的政策,使我有幸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时我选择的第一志愿是钢铁冶金。为什么要选钢铁冶金呢?因为我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经历了积贫积弱的旧社会,感到中国要强大、要振兴,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必须以重工业为基础,而钢铁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在高中毕业时立志学钢铁,要钢铁报国。要为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出把力、争口气!
1953年我以第一志愿考进北京钢铁学院学习冶金,后来又选择炼钢专业,继而在炼钢专业中选择了氧气转炉炼钢,并以此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1957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唐山钢厂工作。干转炉,到唐钢,唐钢是中国转炉炼钢的发祥地,也是我钢铁报国的起步点。
我从三班倒的值班技术员干起,和工友们一起倒班劳动,一炉一炉地为国家炼钢,经历了诸多艰辛的历练过程。在26年的唐钢岁月中,我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培养,逐步成长起来,在1979年光荣入党——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提高了业务能力。
改革开放后,1983年我被调到河北冶金厅工作;1988年奉调到冶金部工作,可谓“壮丁闯进司令部”,融入全国钢铁发展的洪流之中。乘长风,破万里浪,从中得到了锻炼。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毛主席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展了鞍钢三大工程等一批工程建设项目。中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年产15.8万吨到1957年年产535万吨。又根据“三大、五中、十八小”的发展蓝图,相继建设了武钢、包钢、攀钢、酒钢等重大工程以及各省市的地方骨干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又集中全国力量建设上海宝钢基地。中国钢铁工业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在技术进步方面,通过对核心技术的判断选择,以连铸为中心的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的有序集成和动态耦合,形成了高效协同的生产流程,逐步推动了生产技术系统的转型升级,一批全连铸钢厂相继涌现,全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年产100万吨的钢厂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
特别是1996年,中国粗钢年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实现了几代钢铁人心中的夙愿。全国为之欢呼。
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板带轧机,一大批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线,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批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宝钢湛江等钢铁新基地迅速兴起,成为新一代钢厂的标志,为世界钢铁业所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以“三干”“节水”“发电”“超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使一大批清洁生产钢厂相继涌现,向着钢厂“三个功能”的目标发展。
在钢铁产品的品种方面,也取得巨大进步,特别是汽车用钢、电工钢、高铁用钢、船舶用钢、桥梁用钢、管线用钢、轴承钢、不锈钢等重要品种,得到了明显提高和发展,持续有效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这些辉煌的历程中,使人联想到,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沿着党中央指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展战略路线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取得的。
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于担当,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再出把力、争口气。
年已耄耋,逢此盛世,感慨良多。
夕阳无限好,青山夕照明,
中国风光好,达峰中和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