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杨凯 报道
6月11日~12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Fastmarkets、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联合主办,致力于打造煤炭领军企业汇聚、国际煤炭贸易企业和产业链、价值链企业对接的国际平台,为全球煤炭行业参与者提供行业洞察、战略视角与贸易新机遇。

作为煤炭重要的下游用户之一,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重点。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表示,现阶段钢铁业从“增量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减量优化”阶段,强劲的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的减弱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钢铁业正处于“高水平、高质量、弱盈利”阶段。虽然当前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在减少,但总体来看,钢材需求的依然受到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带来的影响和新型电力体系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需要以及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发展向好的大力拉动。2025年,我国钢产量降幅可能会大于消费量降幅,焦煤、焦碳、铁矿石供给偏向宽松,行业效益稳中有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宏表示,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碳排放强度高、水资源约束大、新能源竞争强等挑战。为应对挑战,煤炭行业要推动定位从“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型,构建“煤炭新能源一储能,一氢能”产业融合生态圈。他表示,未来煤炭产业政策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石岩峰表示,随着中国钢铁产量减少和废钢资源量增加,中国焦炭产量下降速率可能会大于钢铁。未来中国焦化产业将从增量竞争逐步进入存量竞争。焦化行业可以从向内求和向外求两个方面发力:向内求,即在合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向外求,即上下游产业在工艺技术上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优质产品”的相关标准,推动优质优价,避免内卷和“劣币驱逐良币”,建立“质量导向、价值共生”机制。
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李学刚表示,考虑到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钢铁的直接、间接出口会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同时,钢铁行业的限产也会减少对炼焦煤的需求,下游炼焦煤补库意愿偏低,大都维持低库存策略。未来炼焦煤需求或将稳中趋降,钢铁行业动力煤消费也将进入下降通道。
大会由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原副主任胡予红主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有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智库执行总裁周健奇等29名国内外嘉宾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围绕国内煤炭市场趋势及展望、全球煤炭市场趋势及展望、煤炭贸易与供应链、煤炭行业转型、煤炭货运与物流、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进口煤市场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家企业的35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展览展示活动,多家来自能源、贸易等相关领域的单位在会议现场展示了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