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审定任务,三个特等奖项目进行了答辩。至此,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历经网络评价、三级评审、三级公示,最终表彰获奖项目141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72项。据悉,获奖项目将在8月初发文公布。
获得本年度行业最高科技荣誉的3项特等奖,分别是:
“超厚规格直弧型板坯连铸机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完成。针对高性能特厚规格板材(厚度≥100mm特厚板)的重大需求,研发形成≥450mm直弧型超厚板坯连铸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辟了特厚规格板材高效绿色生产新流程。在兴澄特钢建成国际首条450mm厚直弧型超厚板坯连铸产线,并在5家企业推广应用,替代模铸等实现海工、能源等高端特厚板产品全覆盖,已用于白鹤滩、海基二号等国家工程,并供货俄罗斯AGPP(世界最大)、沙特国王塔(世界最高)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项目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显著提升我国关键金属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保障能力,推动我国重大装备技术原始创新与引领发展。
“激光耐热刻痕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完成。耐热刻痕取向硅钢是高能效、低噪声卷铁心变压器的核心材料,也是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的关键性基础材料。该项目历经十年研发,突破多项世界难题,全球首次实现了超短脉冲激光诱导晶格库仑爆炸原理的工程实践,原创出激光耐热刻痕制造技术。经评价是一项独创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开发10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首发4项,使宝钢成为全球唯一能供应0.18mm规格耐热刻痕取向硅钢产品的企业。开发产品制造成功“超一级”能效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空载损耗较国标最高能效等级标准降低19%,支撑北京冬奥场馆、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绿色供电,推广应用将使我国配网年节电900亿kWh,经济与社会效益巨大。
“极薄高强带材二十辊精密轧制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由东北大学等10家单位完成。项目依托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和行业重点工程,丰富了极薄带材轧制理论,攻克了极薄高强带材厚度、板形、表面质量及高速稳定轧制等控制难题,研发出自主可控的二十辊精密轧制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实现对外技术输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应用于宝武、鞍钢、沙钢、云钛等32条精密轧制生产线,保障了我国高品质不锈钢、电工钢、精密合金等关键材料的高质量自主供给,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特变电系统等重点领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简称“冶金科学技术奖”)的前身是国家冶金工业部和冶金工业局的科技进步奖,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按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于2002年3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是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奖项。
冶金科学技术奖保持一贯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钢铁工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和推动钢铁工业的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曲起 李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