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实习记者 金子涵 记者 吕林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11月12日上午,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主办、新钢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中国(南京)国际特殊钢工业展览会在江苏南京开幕。本届展会旨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交流,共同探讨特钢行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市场需求等领域的机遇与挑战,打造集产品展示、技术交流、贸易洽谈、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展会为期3天,汇聚众多特钢生产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兄弟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期刊杂志等,展出包括高品质优特钢、生产加工技术及设备、人工智能及数字技术、辅助生产设备及材料在内的众多精品。中国特殊钢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场特钢领域相关论坛也同期举行。

图为开幕式现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中信泰富党委副书记、总裁,中信泰富特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刚;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中国特钢企业协会轮值会长、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世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小弟;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建国;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启;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文金;北京建龙重工集团副总裁阮小江;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虎;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田;钢铁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梁剑雄等12位嘉宾共同为本届展会启幕并进行巡展。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主持开幕式。

图为开幕启动仪式
中国锻造协会执行副理事长韩木林、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江苏省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陈洪冰、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陈建华,以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代表,重点特钢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兄弟行业协会的特邀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参加巡展。

图为汪世峰致辞
汪世峰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当前行业面临高端、高性能特钢需求稳步增长的重大机遇,应以“创新驱动、品质为先”作为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紧扣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材料“卡脖子”技术瓶颈,筑牢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线;同时,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冶炼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全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深度转型。他表示,本届展会依托长三角地区特钢产业链基础雄厚、企业集聚度高的区位红利,必将更高效地促进产业链精准对接,为参展商与专业观众创造更高价值,助力展会升级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平台。

图为刘建军主持开幕式
巡展期间,领导嘉宾们参观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建龙集团、南京钢铁、宝武太钢、宝武特冶、宝钢股份、中南股份、山钢股份、鞍钢攀钢江油长城特殊钢、河钢石钢、河钢舞钢、沙钢集团东特股份、天津钢管、济源钢铁、上海大学、东北大学(沈抚)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展位。
与会领导嘉宾在巡展中重点关注了以厚度为0.015mm的“手撕钢”、世界最大Φ1320mm合金钢连铸圆坯、水电用1000MPa高强钢等为代表的高端材料突破,高度评价科技创新在实现大幅降低成本,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支撑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及掌握行业标准话语权方面的核心作用,表达了将持续推动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决心与信心。
开幕式前,南钢集团还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表演者们用精湛的艺术水准传递行业温度,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为开幕式营造出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