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20日从本钢集团获悉,继成功生产出细如发丝的超薄汽车用钢之后,本钢近日又成功研发出汽车用镀锌双相钢DP980,从而使时下热议的汽车轻量化由理论探讨一举变为现实。该成果不仅填补了本钢相关产品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本钢集团目前已经具备1000MPa级别镀锌产品的供货能力。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是汽车工业未来变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本钢集团始终坚持走好汽车轻量化发展之路。为此,本钢集团适时抓住机遇,将超高强钢领域定为企业的科研焦点,集中科研力量攻坚1000MPa级以上先进超高强钢产品。为抢抓市场,本钢板材技术研究院汽车板研究所着眼于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使本钢产品再次向中高端领域挺进。
据介绍,高强钢的研发和生产涉及诸多技术难题。在研发过程中,汽车板研究所紧密结合企业相关生产工序的设计能力,扎实开展机理研究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明确成分设计、热轧原始组织设计及最终产品组织性能调控方案,以实现产品质量更优。
为确保各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制订合理、准确,本钢汽车板研究所将理论计算和数据分析作为工艺设计的基础,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试制,确定生产现场工艺窗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异常问题的发生概率,为新品种一次性试验成功提供了保证。
在工业试制期间,本钢汽车板研究所还对产品性能进行跟踪检测,结合理论研究进行数据组织性能分析,明确合金成分、热轧温度参数、冷轧压下率、退火温度等数据,并进行组织性能优化,实现了原始组织精确控制。为控制成品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他们还针对酸轧稳定生产、带钢洁净度检测等环节制订了详细的控制方案,经过反复试验攻关,保证了产品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
目前,本钢集团研发的汽车用镀锌双相钢DP980可满足不同屈服强度及延伸率要求,实现了1000MPa级镀锌双相钢的全流程生产工艺及稳定控制技术开发,这是本钢集团向汽车板高端领域迈进的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