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萍
“当前,我国非晶合金涂层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面临从多频次、小规模应用走向大场景、大市场的关键跨越,概括起来就是‘小步快跑’向‘大步流星’过渡。未来,在涂层细分领域,非晶合金将是新材料应用新典范。”9月21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非晶合金材料应用分会(简称中电协非晶分会)秘书长张华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我国非晶合金涂层发展现状和现阶段出现的3个明显发展特征。
一是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张华介绍,非晶合金涂层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复杂服役环境地区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如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火电企业率先采用该材料,有效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非晶合金涂层在沿海地区的港口、码头及船舶上也开始大规模试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地区,其防腐耐磨性能得到充分验证。
更令人振奋的是,远海风电塔筒的防腐需求为非晶合金涂层提供了新机遇。张华介绍,通过与传统涂层的对比,非晶合金涂层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获得认可,市场态度正从“小心试用”转向“大胆使用”。“这一系列转变预示着非晶合金涂层已开始从实验室走向成熟应用。”他说道。
二是产学研合作夯实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撑。”张华特别提到,中科院金属所王建强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柳林团队等一批科研工作者在非晶合金涂层的基础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王建强团队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优材优用”,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此外,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在非晶复合涂层、成分设计与检测评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为非晶合金涂层产业化铺平了道路。
三是工艺创新拓宽应用场景。“技术突破是非晶合金涂层市场化的核心动力。”张华指出,通过技术攻关,出现了跨设备结合、多材料融合、新工艺整合现象,为非晶合金涂层应用带来很多新方向、新市场。比如,非晶合金涂层在树脂与粉末的复合工艺上取得重大进展,兼具软涂层和硬涂层的双重优势。目前,辊涂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非晶合金涂层施工难题,再加持耐高温和超疏水性能,其在防腐、耐磨、自洁等方面表现卓越。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也拓宽了应用场景。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发电,从核电到大水电,非晶合金涂层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张华认为,随着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新应用场景还将不断拓展,新市场也将大量涌现,非晶合金涂层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前景更加广阔。张华还表示,非晶合金涂层去年实现产值2.5亿元,未来会有30%左右增长,预计“十五五”期间形成30亿元市场规模。虽然国内目前尚处在小批量试用阶段,但可喜的是,国内企业依靠非晶合金涂层在东欧、中亚地区拓展了市场,去年海外订单金额近600万美元。
“不过,尽管前景光明,非晶合金涂层产业当前仍存在诸多瓶颈,面临多重挑战。”张华坦言,标准缺失是首要问题,企业因缺乏“通行证”而难以拓展市场。同时,热喷涂施工设备和工艺仍需优化,高质量粉末的供应不足也增加了推广的不确定性。此外,从长远来看,非晶合金涂层需要适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如非晶合金粉末冷喷涂在非金属材料上的应用、功能性涂层的开发等,都需要跨学科协作。
“未来,应加强协同技术攻关,推动非晶合金涂层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张华表示,非晶合金涂层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也是市场需求驱动的必然。中电协非晶分会将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助力解决行业痛点,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24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