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文 记者 王起津
近日,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再传喜讯,中石化在四川威荣页岩气田提交的探明储量达1247亿立方米,且今年可建成10亿立方米产能。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页岩气开发向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近年来,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管)一直紧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多次走访市场,加强产品研发,在已销售的页岩气井用套管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比达8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涪陵页岩气田使用的气密封套管产品中,天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
在该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天管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新动能转化,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极大地助推了我国能源战略的稳步实施。
抢抓机遇 “新钥匙”开启市场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是一种深埋地下的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民用和工业燃料、化工、发电等,是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根据国家关于页岩气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保持平稳上升的发展态势,页岩气开发前景广阔。
2011年,天管获悉,中石化将上马国内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涪陵页岩气项目,建设全球除北美之外的第二大页岩气田,年产能50亿立方米。天管意识到,涪陵页岩气的开发对自身来说,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为此,天管高度重视,主动调整战略定位,抢抓能源转型的发展机遇。天管与用户携手开展多项有关页岩气开发用管的科学研究,共同研究、开发材料和扣型,并为用户提供井身结构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培训;成立专项课题组,结合涪陵地区地质情况进行研发。最终以高水平、高质量的页岩气井用套管为“钥匙”,帮助中石化开启了页岩气能源宝库的大门。
创新技术 “巧钥匙”攻克难关
“页岩气井的工况条件要比常规油井复杂得多。”天管技术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由于页岩气井用套管要承受抗外挤和抗内压的反复交变载荷,接到研发课题后,课题组首先要解决如何有效模拟页岩气井况的问题,还原井下套管损坏过程。鉴于国内外缺少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员们决定自行开发模拟程序。
“针对引起套管损坏的根本原因,我们自主开发了整套计算和评价实验方法。”课题组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套程序为套管选型提供了精确的理论依据。”经过200多个昼夜的研讨、开发,无数次的计算、实验,技术人员终于完善了该模拟程序,成功应用于后续针对页岩气井用套管的技术创新。该项目现已成功申报为国家发明专利。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页岩气项目降低开采成本的要求,课题组经过细心摸索和联合技术攻关,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专门为涪陵页岩气项目研发了经济型气密封特殊扣,助力涪陵页岩气项目,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管串结构体系。
在一次次技术创新与突破中,课题组研发人员以智慧和汗水为“钥匙”,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天管开拓能源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入推广 “金钥匙”服务客户
随着页岩气井用套管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天管技术和销售人员多次深入涪陵页岩气油田进行交流、推广,获得了大量产品合同。同时,为了深化天管与油田客户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加大页岩气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天管销售、技术、质量和服务人员全力推进“产销研服一体化”进程,协作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有的井队是第一次使用咱们生产的套管,需要耐心沟通。” 天管用户服务中心的跟井服务人员向记者介绍,每当接到用户通知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井场,与井队技术人员耐心沟通,了解作业进度、地层构造、钻井过程等相关情况,同时向井队提供相关资料,核对相关技术参数,并向井队讲解套管入井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每当套管入井,他们24小时在井场值守,保证每一根套管顺利入井。
为巩固页岩气井用套管市场份额,天管同时加严产品质量控制,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天管用户服务中心还与油田项目部一起组织质检站、钻井队和套管队等相关生产单位,定期召开套管使用交流会,及时了解井队在套管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并向井队提供解决方案。即使在节假日,他们仍然坚守在空旷的井场,以一颗赤诚之心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誉。
天管用专业服务铸就的这把“金钥匙”,不断扩宽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之门,也提高了天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此外,近年来,天管在进一步保持涪陵页岩气井用套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针对中石油川渝地区页岩气井开发的特殊需求,自主研发出高钢级页岩气井专用套管,该产品已成为我国同类产品中的标杆产品,发挥了天管在无缝钢管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为国家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1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