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冶建钢构

陡崖峭壁间的“外科手术”
——中冶成勘承担汶马高速边坡加固工程纪实

2019-06-27 09:17:00

图为边坡加固项目的现场。(邓超 摄)

  本报通讯员 周小莉

  6月3日上午,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村,万里无云。在一面临近汶马高速建设工地的绝壁上,几名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的作业人员沿着绳索上下攀爬,将钢丝网稳稳挂在岩石上。付曾站在半山腰一处人工凿出的平台上,握着对讲机不断指挥,豆大的汗珠贴着皮肤不断从安全帽下沿渗出,把烈日下泛红的脖子印得更红。

  这是由中冶成勘承担的汶马高速C5标段一处重大高危边坡加固项目的现场,付曾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作为中国五冶集团旗下地质勘察专业单位和地区、行业的中坚力量,中冶成勘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优势,承担了这个被称为汶马高速全线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的边坡加固工程。这一年多时间以来,他们在这悬崖陡壁上开展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外科手术”,为汶马高速的安全保驾护航。

  “疑难杂症” 行业罕见

  在桃坪乡当地,村民们把付曾工作的绝壁叫作“裕丰岩”,但与诗意而美好的名字相比,岩石本身的状况却令人担忧。据四川交投汶马公司相关负责人刘长风介绍,170公里长的线路上,超过百米的高边坡危岩共有4处,而这里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重重的困难来自天然的地理特性。该项目所处的汶马高速处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段,高差达到惊人的2000米,山体经由上万年的地壳运动不断挤压,形成了巨大的褶皱,使裕丰岩几乎以90度直角从河谷挺拔而上,更加危险的是分布于山体表面的千枚岩。“这类岩石是像面包片那样一片片叠起来的,本身就较为脆弱,而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风化十分严重。”付曾指着一面既尖锐陡峭又风化严重的山体岩石说,现在所看的这仅仅是表面,内部还隐藏着难以觉察的岩石裂缝,随时都有可能演变为崩塌。

  困难还来自山体对施工带来的巨大挑战。“我干过很多项目,像这样艰难的项目还真是第一次见!”付曾说,该项目位于地壳活跃范围内,必须开展定期位移监测。由于边坡超高,施工作业面垂直落差近200米,在行业内都极为罕见。为此,该项目部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在陡壁的半山腰处凿出1条长约800米的施工便道,靠着车拉、马驮、人背的方式,把材料运到指定地点。施工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天气。据负责该项目施工和安全管理的李明全介绍,当地上午暴晒、下午大风,工人们作业都要“全副武装”。此外,峡谷内的昼夜温差可达近20摄氏度,白天烈日暴晒后,岩层温度高达近50摄氏度,夜晚气温迅速下降,冷热交替使得岩石“伤痕累累”,更易开裂形成落石,给施工带来更多风险。

  “清危治疗” 各个击破

  为解决各项“疑难杂症”,这一年多时间,该项目部员工与各类困难“斗智斗勇”。“边坡治理行业中能运用的方法,这里全用到了。”付曾介绍,施工区域顶部的被动防护网用于拦截上部斜坡的滚石;底部截水沟用于引导河谷流水排出作业面;定向坡面爆破用于清理坡面危岩;预应力锚索用于对不稳定岩体进行加固处理;挂在整体坡面上的防护网则用于有效兜住滑落的碎石,成为安全屏障……

  在“多管齐下”的基础上,该项目部分“清危治疗”还突破了常规。比如,在采用定向光面爆破清理坡面危岩的过程中,爆破区域距离山下最近的农房距离仅87米,为了控制爆破区域,确保群众安全,该项目部严谨、认真地反复计算炸药用量,通过近60次定向小爆破,才拿下了坡面危岩。

  更大的挑战来自固定岩体的预应力锚索作业。“预应力锚索作业就像骨科手术中用钢钉固定破碎的骨头,我们通过将452根锚索穿过这片破碎的岩体,锚固到相对稳定的岩体,并注浆黏合密封。”付曾坦言,一般的锚索作业深度只有10多米,而这里的岩石存在深层滑移,需要打进去40多米,难度增加数倍。除了深度突破常规,山体内还有多层裂缝,极易卡钻。为此,该项目部改变了先打孔、再注浆的传统方法,改为边打孔、边注浆填充裂隙的施工方式,并在过程中采用了全程跟管的工艺防止泥土石块垮塌,才解决了这一难题。截至6月初,该项目部建设者们已经在坡面上打下了347根锚索,其中最难的1根打了足足7天;等452根锚索全部到位并固定张拉后,对整个山体施加的力将达3万吨,相当于将一艘轻型航空母舰的重量紧紧压在这片危岩上,确保其稳稳当当。

  专业和敬业,正是这支队伍给刘长风留下的印象。“从进场到现在,这支队伍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部分工作还开了先河。”他希望该项目部再接再厉,在做好后续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提升,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从而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27日 04版四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