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二十冶五干河钢渣处理线搬迁项目部正在给复工人员测量体温。
本报通讯员 钟梅 黄潇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上海二十冶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稳定生产运行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手抓实抓细防疫工作,一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从2月10日起,上海二十冶多个重点项目复工复产迈入“快车道”。截至2月26日,上海二十冶在建21个冶金工程中已有15个重点项目复工,多个项目人员到岗率达100%,累计劳动力进场数量1000余人,吹响了有序复工、顺利复产的集结号。
挥好项目建设“指挥棒”,提振“精气神”。2月10日,上海二十冶张家港联峰钢铁年处理25万吨含铁锌尘泥综合利用工程项目部为确保4月30日转底炉无负荷联动试车成功,达到同类生产线最短施工工期的目标,项目春节“不打烊”,116名现场人员连续奋战工地上。疫情发生后,该项目部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小组,以最快速度发出“动员令”:“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施工不停工”,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每位项目管理人员;落实上岗人员行动轨迹核查、人脸识别、口罩发放、体温检测、全面消毒、分散就餐等,坚决不让员工感染病毒,不让病毒进入工地,保证安全和生产两不误。
未雨绸缪、统筹推进“两手抓”。张家港中美超薄带项目是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薄带铸轧生产线,2月22日,上海二十冶项目人员返岗率达100%。为满足业主春节后设备正常运转要求,在交通还未恢复的情况下,他们安排专车从苏州站接回返岗的员工;严格按上级部门关于复工复产的文件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量身定制”工作措施,并到政府备案通过;重点围绕项目复工策划、复工防疫准备、防疫安全交底,以及现场采取设立专人检测点,每日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检查、环境地毯式消毒、员工实行分餐制等方法,确保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
严格落实隔离政策,有序开展复工复产。2月23日,作为沙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上海二十冶五干河钢渣处理线搬迁项目,到岗168人,项目部对陆续返岗的复工人员按到达先后顺序进行14天隔离,到期一批,合格一批,确认一批,复工一批;项目部积极储备防疫“粮草”,面对疫情和生产的双重责任,项目部全体人员“疫”不容辞,勇挑重担,为确保3月底6条钢渣处理线投入使用、有序生产保驾护航。
隔离措施强有力,隔离病毒不隔心。上海二十冶河北石钢炼钢连铸项目建立封闭隔离管理制度,采用集中实名制管理,建立了工人进出及体温检测情况日报制度,每位工人要经过体温测量、健康码检查才能进入作业区,用餐区采取分餐式,每个区域均有专人定时消毒,为防范突发情况,工地内还设置了多间临时应急集中隔离室,确保高效率推动施工建设,科学推动复工生产,78人的土建及结构专业人员已进入正常施工。
积极吹响复工号角,按下复工“快进键”。在张家港永钢炼钢三厂车间内,永钢7号转炉的炉本体、烟道系统、汽化系统、旧混凝土基础保养、水泵设备电机校对的检修迫在眉睫,检修人员告急,项目部经受着疫情大考;管理人员自驾、施工人员省际包车,分批分次进厂,集中隔离,陆续复工,2月24日近200名施工人员陆续完成隔离后进入现场;“我们要坚决确保项目零疫情、零安全事故”,这是永钢炼钢三厂检修工程项目部全体人员对业主方的承诺;为确保早日完成7号转炉检修任务,项目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产,统筹制订施工“路线图”,分类施工,倒排工期,按小时排定计划,组织多专业穿插和足够的作业人员。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奏响复工复产“春耕曲”。2月24日,伴随着静压桩机的轰鸣,第一根桩应声入地,标志着上海二十冶常熟龙腾项目正式复工;“做到有序防控、做到人员可控、做到宣传到位、做到物资充足、做到全面消毒”,这是上海二十冶项目部复工复产提出的“五做到”。2月23日,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对该项目部疫情防控和安全复工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最终签署了《同意复工意见书》。
“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可随时开工”,这是二十冶人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目标的实现做出的承诺。面对疫情的大考,上海二十冶正全力以赴为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加码提速,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保卫战”。
《中国冶金报》(2020年03月05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