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新民
山钢日照精品基地项目于2008年开始筹备, 2013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2015年9月进场施工,2019年6月顺利建成投产。在山钢集团公司和山钢日照公司的指挥下,山冶设计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用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气魄,倾力打造以绿色、智能、信息化为显著特征和时代气息的钢铁生产基地,将一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钢铁梦工厂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勇挑重担,树立坚定信念
建好日照精品基地工程
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山钢集团按照山东省政府“资产重组、淘汰落后、调整布局、提升档次”的总体要求,实现自身“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发展战略的核心工程,同时也是山钢集团面临严峻形势实现“破茧重生”的生命工程。
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年产铁810万吨、钢850万吨、钢材790万吨,主要产品为高附加值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层钢板及宽厚板等。其主要建设内容有:1座环保型智能原料场、4座7.3m58孔大型顶装焦炉、2台500m2烧结机、1条年产150万吨链箅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2座5100m3高炉、4座210吨转炉炼钢连铸车间、1条2050mm热连轧机生产线、1套3500mm炉卷轧机、1套4300mm宽厚板轧机、1条年产80万吨推拉式酸洗机组生产线、1条2030mm酸轧联合生产线、1条热镀锌处理线、2条连退处理线等主要冶金生产设施以及2台25MW高炉余压发电机组(TRT)、2座220kV总降压变电站及海水淡化、石灰焙烧、制氧站、冶金渣利用、焦炉煤气制LNG、检化验中心、维修中心、铁路站场、原料码头和成品码头等公用辅助配套设施。
面对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高技术要求、庞大繁重的工作任务,山冶设计上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按照“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和“真诚设计未来,精品构建永恒”的核心理念,以冶金流程工程学为理论武器,下定最大决心、拿出最优技术、建设最佳工程。
不辱使命,
对照国际一流标杆创新工程建设
山冶设计作为该基地总体规划、设计管理及高炉、烧结、焦炉的总承包单位,带领设计团队应用创新技术138项,集众智把项目建设成为了绿色发展、迈向智能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化一流钢铁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工程。近日,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被评为“十三五”钢铁工业创新工程。
为向山钢集团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山冶设计在山钢领导下,自2009年起科学务实地开展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其总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整个建设项目的组成、功能、目标和规模及建设条件、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以及总工艺流程、总体布局和总体建设方案;各单项工程的设计概括、工程环保、劳动安全卫生等设计方案及整个工程的初步概算和投资效益分析等。
自承担该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以来,山冶设计确定在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拟采用专利技术和先进技术138项,为业主提出众多降低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用地等好的建议并获得业主认可。
山冶设计承担了该项目全厂公辅工程设计、全厂地基处理设计、2050mm热连轧工程设计,总承包了2×5100m3高炉工程、2×500m2烧结工程、4×58孔7.3m焦炉工程及35MW煤气发电等工程。其中,焦炉被中国金属学会鉴定为国际先进;高炉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奖,生产指标在同级别高炉中领先。
勇于创新,实施精准流程设计
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源于设计,制造流程的优劣、结构合理与否,将综合影响产品的成本、投资、生产效率、投资效益、过程排放与环境效益等技术经济指标,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山冶设计突破静态、假设的传统设计思路,以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为指导,实施了充分发挥钢铁企业“三大功能”的顶层设计与动态-精准的流程设计实践,不仅为建设提供图纸和有关参数,还为钢厂的运行设计出动态运行的规则。
简捷优化的物质流网络与动态匹配设计。山冶设计在该项目设计中,一是深入理解冶金流程工程学钢厂动态运行的“三要素”—— “流”“流程网络”和“程序”的新概念,最大限度地规范并缩短铁素物质流,尤其是高温铁素物质流的流动路径,减少物流作用的交叉干扰。在此简捷优化的流程架构下,该项目实现吨钢0.665m2超低用地面积,同时降低“三通一平”费用,减少搬迁量;在物流上规避物质流、介质流搬运过程中的远距、迂回或折返及落地弊端,缩短主要皮带距离1100m、减少主电缆长度4500m、缩短主煤气管道2000m,减少了投资,降低了运行成本。二是钢铁生产流程关键界面设计以优化的“界面技术”创新、流程网络合理化和车间运行的动态Gannt图等运行程信息化为基础,促进钢铁生产流程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
按质按需精准供应的能量流网络设计。根据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山冶设计在确定物质流动态运行结构的同时,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余热余能进行能量流的网络化设计,合理使用不同品质的能源介质,实现能源价值最大化,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及时、充分地回收余热余能,形成全厂性的能量流网络及其控制运行程序等。
山冶设计在该项目物质流运行有序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能量流网络优化达到模式优化、节能减排: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减小煤气用量,热轧加热炉采用蓄热燃烧,纯烧高炉煤气;优化煤气用户配置,工艺刚性用户与缓冲用户协调运行;煤气高附加值利用,全厂煤气用户优先考虑使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被替代焦炉煤气去生产LNG,尾气生产无水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用短距离高压供电技术,并结合总图调整和优化,既保证了供电可靠性、操作灵活性,又降低了投资;在高效能源转换技术与能源利用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上,设置能源中心,做到根据能源发生源和主要用户的生产使用节奏进行动态平衡调整,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和高效利用。
环境友好的工艺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功能设计。山冶设计在充分认识钢铁生产流程特点的基础上,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以构建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工业生态链为目标,按照产品加工链、能源利用链、物流运输链、资金增值链和知识延伸链的关系,逐步形成区域性工业生态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该项目环保总投资达64.7亿元,实现了超低排放。
物理侧优化的智能化设计。钢铁企业智能化要与数字化物理融合系统的概念相对接,在物理系统中制造流程是根,要突出“流”“流程网络”和“运行程序”的概念,特别是优化的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之间的协同运行。钢铁企业智能化不只是数字信息系统,不能仅从数字化一侧来推动企业智能化,而是必须高度重视物理系统的研究,必须是“三网协同”的信息物理系统。
在该项目设计中,山冶设计按照数字化物理融合系统的概念,开展“管理流程创造暨信息化顶层设计”,对内简化业务流程,实现扁平化管理,对外缩短与用户的距离,延伸服务触觉,实现“产品、服务”的目标;利用大数据,建设智能协同管控中心,搭建生产、物流、能源、安全环保、设备运行等管控一体的信息化核心平台,重点将生产指挥中心和能源管控中心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与ERP、MES、BI等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实现智能化工厂管控;通过采集自动化系统运行及诊断数据、设备运行及操作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设备运行的诊断、预测等功能,实现精准维检。
另外,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山冶设计集成、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智能化料场、烧结智能化专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铁钢零界面智能调度系统、一键式智能炼钢、钢卷库智能管理等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该项目流程智能化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
实现预期,为业主创造价值
作为世界一流现代化钢铁生产线的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实现了投资省、效率高、热试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效,同时实现产品大纲全覆盖,创造了国内同类企业工程建设的新纪录。
该项目各工序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炼焦耗热量为2330kJ/kg湿煤(7%H2O),优于国内特级焦炉水平;高炉焦比352kg/t,利用系数达到2.21;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08kg;所有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废水实现零排放。
从投产开始,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调试全部按实单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用实际订单投产的钢铁企业,订单驱动、柔性制造生产组织模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工厂生产智能化水平高,人均产能达到1600吨,吨铁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初步彰显了竞争实力。
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后发优势、区位优势、技术装备的优势等集中显现,使其成为绿色、高端、智能、高效的世界一流钢铁强企。
《中国冶金报》(2020年09月03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