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钢渣透水制品生产线。

图为钢渣透水混凝土产品在上海世博会A13广场应用。
本报通讯员 刘国威
上海中冶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环工)是中冶宝钢所属专业从事钢渣产品研发、加工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中冶环工秉承变废为宝、资源再生、让资源与环境和谐的经营宗旨,致力于钢渣环保处理与绿色高效利用。
3年来,中冶环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驱动,持续深耕于钢渣无害化、资源化、多元化梯级综合利用领域,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2021年,中冶环工新增立项科研项目21项。其中,公司级项目4项、分公司级项目17项。其内容涉及钢渣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包括冶金渣超细粉颜填料、钢渣-建筑再生料协同利废产品、钢渣沥青混凝土(透水降噪薄层)、钢渣仿石材新产品、聚合物改性钢渣碾压混凝土等系列产品;钢渣利用配套工艺技改提升,包括整铺式钢渣透水路面施工设计、集料型砂产线环保化技改、散货码头环保化、格栅工厂化集成应用和无人化自动称量系统开发等。
依托科研开发项目,3年来中冶环工先后新申请24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17项;发表《钢渣微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机理研究》等8篇科研论文,其中SCI、EI各1篇,核心期刊遴选6篇;主编、参编或修订标准9项,包括《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1项国家标准,《钢渣透水混凝土砖》1项团体标准,以及《复合型高强钢渣路面砖》等7项企业标准;在钢渣综合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一种钢渣协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专利成果获首届中国施工企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全国第八名,并荣获特等奖,《钢渣抗浮压重混凝土及配重制品综合利用技术》项目成果获中国五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冶金、建筑用钢渣特种型砂技术研究》《钢渣超细微粉作为环氧防锈油漆颜填料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钢铁渣-建筑再生料复合透水混凝土及砖制品协同应用技术》成果通过中冶集团科技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年来,中冶环工积极申报各项政府助企纾困资助政策、企业荣誉等,获得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顺利完成了第四轮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在抗疫保产期间,中冶环工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取得产学研项目、高新企业复审等多项奖励资助。
此外,中冶环工积极向化工颜填料、装配式建筑、3D打印技术、环境工程及环保利用项目咨询等新兴领域转型发展,全面促进钢渣的产品化、市场化、规模化利用的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中冶环工着重推进钢渣超细粉颜填料、钢渣抗浮重混凝土等新产品市场应用。其中,冶金颜填料及其防锈油漆产品,打开了江苏靖江、江阴、上海及周边等地区市场,试销至江苏靖江丰和等公司,客户反馈效果良好;钢渣抗浮重混凝土产品,承接了近年来最大方量的抗浮配重混凝土工程项目——上海市龙吴路基础抗浮配重混凝土项目,累计供应2775吨抗浮配重砼。
面向未来,中冶环工将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发展规律,以“咬定青山不松口”的韧性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为钢渣综合利用行业持续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图片均由中冶环工提供)
《中国冶金报》(2022年11月15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