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姚志强
东征山东、南下广东、西入甘肃、北上黑龙江,今年上半年,中国十七冶集团面向全国市场持续深耕核心区、潜力区、高产区,抢抓大订单,争夺好订单,锁定小订单,创出了经营绩效高水平:新签合同额、营收、利润三大指标分别完成年度考核50.07%、53.2%、54.85%,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08%、16.5%、16.52%,逆势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领导带头扛指标、跑市场
面对今年更高要求、更具挑战、更大压力的市场环境,中国十七冶创新经营方式,着眼进步指数,以中国五矿“好于大盘,优于行业,快于自身”的增长目标确立自身发展速度,围绕市场营销、营收、利润等关键要素,提高预算指标,明确考核指标,引领发展方向,激励公司上下锁定目标。今年年初,为迅速打开新局面,中国十七冶集团领导带头扛指标、跑市场,发挥高端营销牵引、投资牵引作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订单落地。
为确保到手项目安全、高效、施工,中国十七冶深入实施“大客户经理负责制”,公司领导加大与政府、国企和平台公司的高层对接,深度挖掘冶金客户、核心区域业主、建设主管部门的需求,在综合性、片区开发、工业厂房、产业园等大项目发力,实现高端拓展和业主口碑提升双赢,增加客户满意度和二次签约,先后中标了合肥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龙塘停车场、鄱阳七星级酒店、洛阳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等高端项目。同时,中国十七冶灵活运用商业模式,积极整合外部资源,提升投资拉动“高、大、新、综”项目的营销能力,落地芜湖市中冶江山云璟、宿马园区顺风光电伏产业园等新企业、新能源项目。
施工工地“起步即冲刺,
开局即决战”
中国十七冶以贯彻落实中冶集团“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为战略引领,管理体系以中冶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手册》的部署、推行为有力抓手,优化“小前端、大后台”管控体系,持续推进项目履约、设计咨询、成本管控换挡升级,提升发展效能。在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后,中国十七冶每个工地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拼搏精神,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施工建设。
由中国十七冶青岛分公司承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项目,总投资额为36.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由21栋高层建筑、9栋商品房、4栋办公楼等组成。作为青岛市区目前最大的高端房屋建筑项目,中国十七冶投入300多万元争创青岛市5A级智慧工地,项目的先进管理模式已吸引上海市住建委及青岛理工大学等40多所高校前来学习、参观,成为青岛市标杆项目工程。
在济南东部发展经济圈基础设施仓库项目建设中,中国十七冶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手段,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高的围护结构材料施工,并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确保项目建设实现超低能耗、绿色环保。该项目建设了两座被动式厂房,成为世界第一座“正能”工厂,为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贡献了“正能量”,也为山东其他城市绿能、智能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施工现场践行
“安全五矿、数字五矿”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创新是企业第一动力和生产力。中国十七冶持续增强践行“安全五矿、数字五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抓好安全管理、科技创新、数字化应用,全面护航和加速驱动企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促进安全运营、转型升级。
上半年,中国十七冶突出安全责任制这条主线,持续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和“领头雁”效应,坚持安全与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抓好“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政治2023行动”“安全管理强化年”活动,确保“强基础、推标化、保安全、拓市场”主题活动落到实处,进一步压实了安全责任,提升了防范能力,为项目履约、企业滚动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中国十七冶本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安全水平。其中,由中国十七冶承建的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炉系统项目连铸工程获“中国安装之星”殊荣;承建的兰州奥体中心项目体育场工程、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中学整体搬迁项目、深圳海逸村(一期)项目等20项工程获全国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十七冶以践行“数字五矿”战略承接,建设数字化企业大脑为牵引与引领,聚力打造数字现场管理、数字业务管理、数字决策管理。中国十七冶通过深化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于融合,开展远程巡检与危大工程智能检测,实现对项目现场的实时监控与远程带班检查、远程调度、高效诊断、专业指导、赋能发展、打通上下级数据链路,快速推进项目管理、业财一体化、投资设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数字全上线、数字化应用领域全覆盖。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使中国十七冶获得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暨“全国十佳AAA级典型企业”称号。
《中国冶金报》(2023年08月04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