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棣
在宝钢股份炼铁厂高炉旁,焊花四溅、弧光闪烁。这里,是潘小军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的“战场”。1984年出生的他,自2003年踏上焊接岗位,便深深扎根一线,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中冶宝钢第三分公司炼铁队的焊工技师、副班长,更成为该公司当之无愧的焊接技能领军人才与骨干核心。他以焊枪为笔,在厚重的钢铁上“绣”出精密的纹路;他以匠心为魂,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非凡的担当。他常说:“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朴素的信念,照亮了他用焊花点亮的不凡人生。
从“铜奖”到“双冠王”:
淬炼技能巅峰
潘小军的精湛技艺,在各级技能赛场上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2023年,他在上海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铜奖,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2024年,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宝钢第十九届主体检修单位技能竞赛中,他技压群雄,一举包揽焊工专业团体与个人双项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冠王”。
这份耀眼的成绩,源于他对技艺极致的追求。从学徒时期被“鱼鳞焊”的艺术美感所震撼开始,他便孜孜不倦地钻研。他主动考取冶金煤气、登高作业、有毒有害有限空间作业、金属焊接等特种作业证书,更跨领域掌握了电工操作技能,成为集焊接、电工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潘小军始终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鞭策自己,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攻克“急难险重”:
焊花闪耀解难题
作为副班长,潘小军主要负责宝钢股份炼铁厂高炉炉顶、热风炉、重力除尘和TRT等设备的常规检修。而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他更是勇挑重担,屡次攻克焊接技术难关。
挑战异种焊接。宝钢股份4BF高炉大修期间,炉周围中套出现裂纹,需进行难度极高的铜铁异种材质焊接。面对异种材料焊接的挑战,潘小军迎难而上,他说:“这才是体现技能人才价值的时候。”最终,经他精心焊接打磨,中套裂纹完美消除,赢得甲方领导的高度赞誉。
抢修“黄金产线”。有一次,宝钢股份热轧厂2050产线精轧机F2CVC凸台突发漏油,缸筒根部裂纹达150毫米。这条“黄金产线”停机一分钟就损失巨大,而缸筒材质为高硬度、高耐腐蚀性的不锈铸钢G-X20Cr14,焊接难度极大。潘小军临危受命,在高温狭小的作业空间内,仅用2小时就完成焊接,保障了产线迅速恢复运行。事后,宝钢股份2050轧钢工场专门发来表扬信,盛赞他“展现出高超焊接水平”,并肯定该公司炼铁检修队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队伍”。
品质的保证。经他手的项目,如宝钢股份3BF炉壁铜焊接、4BF中套铜钢焊接及冷轧液压管焊接、4BF泥炮恒温改造管道焊接等项目,拍片验收均一次通过,质量过硬;2050液压凸台焊接及支撑码头卸料机转盘焊接任务,更是凭借完美质量获得甲方一致好评。此外,他参与攻关的“4DL烧结强混梨刀掉落”问题,通过选用耐磨焊条重新焊接底座,彻底消除了梨刀脱落隐患,保障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匠心传承:培育焊接新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中冶宝钢2021年认定的焊接专业领军人才,潘小军深知技能传承的重要性。他不仅自身技能过硬,更倾心为该公司培养后备力量。他积极参与单位自主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与手把手实操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焊接绝活。他先后带出吴秀川、陈宪杰两位焊接高徒,为团队技能提升注入新动能。
他还善于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新成果。由他设计制作的“开口机卡环拆装专用工具”,不仅适用于整个高炉系统卡环拆装,显著提升了效率,还成功规避了夹钳断裂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同时节约了资源,是实用创新的典范。
从焊花闪烁的高炉现场到技能竞赛的荣耀领奖台,从“急难险重”任务的技术攻坚者到焊接技艺的悉心引路人,潘小军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与精益求精,诠释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冶宝钢技能人才队伍中耀眼的“焊”将之一。

图为潘小军正在工作中。 (汪兴华 摄)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16日 05版五版)